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鄺士元:《歲寒堂詩鈔》

小引:
本文抄錄所據為鄺士元《歲寒堂詩鈔》,香港科華圖書二零零九年九月初版。

歲寒堂詩鈔題辭(鄺士元)
南樓堂月挂疏松,碧柳蒼蒼嘯海風。
放眼劫灰愁絕處,賦詩細說趙莊翁。

文鞭武掠自矜功,風物長宜未苟同。
指日六軍齊曬馬,成王敗寇若為雄。

悲風江上雨瀟瀟,壯士椎秦恨未銷。
圈土封疆侯七國,開基功狗冠新朝。

雉裘彪炳顯真章,德義居然遜漢唐。
伴食中書陳印綬,陽春白雪醉為鄉。

倚馬才華一例空,昔年風彩付潛龍。
如今縱有黃荃筆,禮授金刀遏必隆。

移翻棋局索華年,芝蓋詼朱眼扇煙。
異代風雲傳故事,史家紀日有遺篇。

〔詠史詩〕

文王
民疾辛酸若寇仇,三分天下二歸周。
兢兢終世存臣節,卻省前時羑里囚。

武王
屍骨微寒急逞兵,侈言革命妄征丁。
俗間卻笑夷齊戇,直道斯人不識荊。

伯夷
扣馬書生傲不臣,父侯未葬素心陳。
臣弒君兮原非義,忠孝兩虧豈牧民?

姜尚
居然大器晚年成,呂望蹇塗歐鷺情。
最是有心酬世王,渭濱無悔釣功名。

鯀禹.治水
治水殊途心意同,鯀遭殺戮禹佔功。
首堙繼鑿堤防便,功罪何勞虛聖崇。

許由
洗耳何須張譽求,沽名釣譽不勝羞。
箕山隱者疑非士,大隱無名有來由。

商湯
人間處處有啼痕,伐桀征湯豈為民。
血淺神州成苦海,夏台羑里餓殍陳。

姬公(三首)
恆誇吐哺飾民情,小戲桐封奪主功。
堪嘆士人解傲骨,了無忠耿慰孤吟。

姬公狼吞莫親情,管蔡何如負惡名。
縱是有心調正論,惜無董筆賦心聲。

姬旦虛誠奪幼功,厲言化亂縱兵東。
孰知管蔡難為弟,戳殺親胞主尚蒙。

楚莊王
弱世群梟競武揚,楚舟兼牧勢更張。
南兒不減沙場勇,世主猶親策勢量。

伍員
去國潛奔尺八簫,英雄潛淚鐵心燒。
鞭屍入郢如心願,何必沼吳禍是招。

孔丘(二首)
棲棲一代說途中,嘆鳳傷麟怨道窮。
不以飢餐陳蔡困,體仁申信正儒宗。

周衰諸侯逐鹿狂,問鼎不臣各興邦。
若許夫子存周論,列國何須次第亡。

信陵君
竊符救趙信陵謀,侯士朱公處事周。
試看孟嘗三千士,雞鳴狗盜技尚偷。

齊桓公
舊恨新恩一泯仇,射鈎恥辱卻封侯。
若非霸主容人量,爭得賢材匡合謀。

晉文公
假途滅虢併虞圖,弱楚柔秦霸業豐。
乘勢欲填三楚地,禍起蕭牆是六麤。

宋襄公
五霸爭圖各逞功,獨持正義宋襄公。
楚師半渡猶枹鼓,來日方知孰是雄。

秦穆公
詩譏黃鳥示哀愁,霸業功成棄渡舟。
回首風塵淪落士,弓藏鳥盡古來酬。

孟嘗君
田文未暑闖函關,雞未鳴時奪路難。
賴得三千珠履客,爭得秦地慶生還。

馮驩
食客三千各自矜,吹彈劍勇技低能。
田文禮遇無能客,古有馮驩尚可憑。

春申君
輸忠世子得逃秦,二十年來相業馨。
保位但知迷孕女,防身未識用朱英。

平原君
待客雖云禮態慕,平生結友竟何功。
不知當日邯鄲警,猶惜捐軀一李同。

蘇秦(二首)
力鼓如簧虛聖崇,縱橫何處不西東。
蒼天不仁成芻狗,血海刀山一例同。

相邀洹水誓明神,唇齒相依骨肉親。
若使合縱遲不解,何難戮力滅強秦。

張儀
宮花豔壓掌中開,私眷翻為敵國媒。
六里河山天下笑,張儀容易去還來。

管仲
久合諸侯浪浪新,齊桓霸政系斯人。
信知蠶食關形勢,千古風聞柳葉春。

孫臏(三首)
師承鬼谷妒相傾,刖足益工偉著鳴。
一卷奇書殘後世,更添斜惡動刀兵。

易名臏字禍方期,何待龐涓用計知。
愖笑孫君腸中直,尚拘全節感恩私。

昔日偽書奸暴瞋,一燈伏弩妙如神。
相交最是懷忠信,莫步龐涓自委身。

龐涓
八陣中藏不測機,傳來鬼谷是人師。
龐涓慣用長蛇陣,豈料方圓幻化疑。

夫差
細腰疏柳闔閭城,湖水千年恨未清。
寶劍盒鳴吳命矩,美人恩重父仇輕。

西施
商賈欺情鬻小姑,忍將豔質弱吳夫。
最是風華歸舊地,妒殺東鄰阿施無。

勾踐(二首)
辱侍歸來恨滿吳,臥薪嘗膽意態慕。
五湖四海煙波闊,來日方知孰是雄。

八千楚勇不歸東,長頸堪推厚而雄。
嘗膽臥薪忍字缺,忿將殘暴濺吳宮。

楚懷王
既失商於復失齊,楚懷方寸一何悽。
錯看秦是謙謙國,卻信子蘭獨向西。

屈原
湘江緲緲恨無窮,回首楚圖夕照中。
生恐移根難得地,國香零落付秋風。

陶朱公
已立平湖鏡海功,片帆高掛太湖風。
不知戰國縱橫者,誰解陶朱得始終。

息夫人
細腰宮裡豔新桃,俯首無言顯節操。
國破家殘緣底事,絮絲閑即蕙蘭奴。

侯嬴
虎符能令如姬竊,晉鄙旋交鄴上軍。
莫道信陵多食客,卻秦原賴老監門。

荊軻
三晉稱雄楚獻疇,蕭蕭易水送荊舟。
圖窮匕現空遺恨,一刺功虧萬古愁。

藺相如
氣壓強秦五步聞,避車豈畏廉將軍。
虛公襄國方為貴,不是逢人讓寸分。

段干木
踰牆走避士難逢,閭式君心禮漫隆。
一品高風誠可貴,解鈴敵國不興戎。

魯仲連
新垣屈膝願為奴,季子金貲濁世徒。
義不帝秦存晚節,千金卻贈豈云高。

高漸離
義膽忠肝不慕勤,鋒刀藏築撲秦君。
英雄不懼身誅沒,留得千秋萬世芬。

廉頗
虎狼敵勢畏廉屠,不畏強秦畏頗弢。
卻遭權臣讒尿飯,譌言馬怯不勝勞。

吳起
棄母殺妻人不仁,徒添榮寵莫堪為。
試看烏鵲勞哺日,失卻嚴親夜夜啼。

白起
長平一役震衰周,百戰雄師武安侯。
最是風雲歸奏日,秦王歡笑趙王愁。

李牧
趙王昏耄信讒臣,枉殺忠良李牧君。
回顧邯鄲無猛將,問誰肩負卻秦軍。

趙奢
趙疆守險最能兵,中外風聞馬服名。
滿謂將門能出將,焉知有子誤長平。

趙括
少年氣盛妄談兵,父術難精學未成。
一戰果如慈母慮,秦人歡笑趙人驚。

秦始皇(二首)
六合神州世命雄,統文約制尚稱功。
新圖舊制難為戍,未就秦堤已蕩風。

百世綱常在五經,千秋未許喪斯文。
焚書欲絕先王道,道在人心不可焚。

胡亥
蠶食鯨吞逐逝波,城頭萬里戰屍多。
早知二世無權術,崖石書功不用磨。

伏生
民間處處有遺書,伏老口傳起大儒。
試看他年居九五,焚燒坑殺勝秦誅。

(寄蜉案:〈伏生〉一詩重出,見頁二十七及三十。)

呂不韋
迎立儲君進孕姬,接枝花木入朝時。
十年富貴如春夢,奇貨翻成肇禍基。

陳涉
秦法違時映落暉,戍夫振臂萬夫規。
王侯無種君無相,燕雀安知鴻鵠啼。

張良(二首)
悲風博望雨瀟瀟,壯土椎秦恨未消。
一例興亡傳故事,史家記日信無前。

懶讀黃書不復開,漢廷抽扳負良才。
腰間寶印無心繫,拂袖雲深去不回。

蒙恬
鼙鼓頻鳴役未休,長城增築萬人愁。
亡秦畢竟誰階厲,外患雖寧內更憂。

趙高
閹奴積計擅朝權,鹿馬欺君我獨尊。
輙向望夷行弒逆,扶蘇蒙恬亦承冤。

劉邦(二首)
仗勢蛇符起沛豐,尿儒慢罵駛英雄。
過橋抽板尋常事,拂袖商山四皓翁。

狗博吹屠豐沛盟,烹翁追索一杯羹。
夢蛇大澤虛揚冑,井市居然帝業成。

項籍
勝敗兵家未可期,中原逐鹿詭籌施。
風雷擺就鴻門宴,弄劍輕劉一笑之。

呂后
呂氏強梁劉業危,顰挑枕語莫誰知。
砌成外戚中冓禍,興漢卻兆亡漢幾。

韓信(二首)
仗劍淮陰胯下羞,江東屈志西向劉。
一朝拜將風雲日,飯婦居然不屑酬。

奮戰聲威萬壘降,將星搖曳意輕狂。
既然歸漢投真主,何必下齊求假王。

田橫
向古高才必暴誅,九江梁楚復何如。
田橫五百人安在,笑佢降歸是無知。

賈誼
宣室求賢念故侯,那堪貴胄舞高秋。
可憐七國威淩下,不道民生但展惆。

周亞夫
細柳營前北戍雄,兵凶危勢笑談中。
自從戰罷胡塵靜,鐵劵書名詔是封。

叔孫通(二首)
豐沛群囂莫與京,居然鬧殿各飛觴。
一朝意氣終難制,端賴叔孫制法章。

神州莽莽造英雄,易代風雲震主功。
省議人間真面目,朝議忙煞叔孫通。

王莽(二首)
衰周舊制已違時,賦斂苛征民困支。
禮士謙慕權婦舅,是非真偽孰云私。

佔田重劃釋群奴,抵罪權勳氣更忉。
食古豈能傳莽節?貨刀數易漲洶濤。

李陵(二首)
威震皇廷出玉關,萬重恩怨是戎蠻。
五千甲胄今何在?縱使歸來面不顏。

朔風吹雪路茫茫,隱聽胡笳奪路行。
不減文君愁出塞,李陵台畔月如霜。

董仲舒
災異老儒不欲閒,漫將刀筆指乾坤。
縱便留得陰陽術,閉卻南門又北門

蘇武
孤持漢節夢京華,北海穹廬非我家。
留得丹心照日月,何如飛雁渡胡沙。

李廣
孤矢威盈塞外雄,將軍飛馬戰胡狨。
馮唐易老君非老,每戰勳功屍萬叢。

緹縈
欲雪慈怨細訴情,上書艱困勇朝京。
世間多少奇男子,爭及緹縈孝義馨。

王嬙(二首)
如花歌舞入長門,腸斷深宮絕露恩。
自許和戎青海月,漢家心曲倩誰顰。

毛妍畫筆競高酬,多少黃金定去留。
馬上琵琶關外月,黯然惆悵漢宮秋。

司馬相如
司馬題橋意氣矜,茂陵春雨不勝情。
白頭吟盡韶華晚,千古風流笑誓盟。

陳蕃
甘亭南北自分曹,饒有銛鋒任貶褒。
博得高名須慢俗,漢家今已恨英雄。

漢獻帝
曹吳劉勢帝孤熅,義憤存忠虛語勤。
分鼎忌言蘇漢節,三雄白眼已忘君。

蔡邕
未遇知音莫可調,世無善聽但徒簫。
早知入仕終罹難,節死猶勝罪譽挑。

曹操(二首)
煮酒稱雄素志伸,曹虞劉詐恥為臣。
飾言護漢蘇民困,尊鼎翻成戰亂紛。

百戰爭功鼎未吞,漳南落木繞寒雲。
分香已顯雄心盡,獨領風騷絕世勳。

曹丕
南征北討展功勳,帝嗣終成魏國賓。
一意育丕成霸業,力扶漢室是欺人。

曹植(二首)
國事何由屬灌均,西陵魂斷夜來人。
阿王不得為天子,卻是譌傳賦洛神。

繼嗣何勞濁世論,未明真個卻銷魂。
燃箕留枕陽天夢,北轍南轅統是痕。

楊修
料事如神自一奇,風聞丞相已心疑。
多言屢中忘串口,大禍臨頭卻不知。

孔融
客滿杯中酒不空,高瞻四海眇群雄。
亡年犇走終無就,卻肇清談典午風。

劉備(二首)
求賢三顧起風雲,蜀主雄才過譽聞。
一戰夷陵傾國勢,何如不見臥龍君。

古廟淒涼白帝城,頹垣敗瓦草青青。
可憐遺命武侯日,豈是真心囑託辭。

關羽
狹道相逢一展容,將軍不領戮曹功。
封刀卻肇匡吳魏,恩義忠奸豈苟同?

諸葛亮
羽扇綸巾油壁軒,隆中定策為誰言?
書生寂寞歸黃土,千古西風五丈原。

孫權(二首)
莫道孫權世命雄,甘心俯受魏丕封。
炎劉氣盡唯存蜀,脣齒相依忌互攻。

生子何愚孫仲謀,應知唇齒固江州。
荊夷恩怨頹均勢,爭奈翠華張復收。

孫皓
吳宮後主恣驕奢,移盡江南木草花。
一自狂風江上起,落花人散但聞鴉。

周瑜
公謹當年意灑然,山河依舊眼雲堂。
若非赤壁全師勝,爭得傾城仰少年。

(寄蜉案:「謹」應作「瑾」。)

荀彧
世號八龍父子鳴,家傳二聖業河清。
風標想見當年事,況是畢生絕宦情。

許劭
四海咸推月旦評,是非公論眾心存。
丞相偶易忠言耳,未許無端進己言。

司馬懿(二首)
四朝天子寄安危,寡婦孤雛豈忍欺。
見說夕陽扛鼎日,計將三馬食槽時。

三馬同槽宴不群,山陽遜國魏廷賓。
稱孤道寡衷心志,緣慳年壽日暮雲。

晉武帝(二首)
獨霸三分天下寧,徒戎無策卻銷兵。
華林帝子今何在,目睹銅駝困棘荊。

黃金能買貴勢卿,財瞻贏府匡國寧。
晉武鬻宮肥官庫,此君猶遜漢桓靈。

晉惠帝
堪笑愚君司馬哀,蛙嗚大饑語昏慵。
八王晉患緣誰導,壞卻淳風是後宮。

晉元帝
青蓋朝來帝業新,紀周顧賀傲為臣。
馬王共座風雲定,戮力匡君秉國鈞。

賈南風
賈氏經傳世業家,何來生就此媱娃。
弒君殺子渾閒事,妒風酸雨典午譁。

衛瓘
繼嗣轉旋帝座新,居然愚子稱寡人。
洛陽從此煙塵暴,信悉衛瓘是諫臣。

山簡
襄陽重屯逆虜塵,習池日往不曾醒。
閒來手執玄談麈,何獨山家一耆齡。

宰嚭
封疆原重國安危,得士當能肇禍機。
若使君王匡正道,讒臣傾國兩難齊。

陶潛(二首)
五斗微酬恥折腰,陶漕不事夕陽朝。
歸來琴舍書依舊,樂就閒杯自耕樵。

歸田種秫可朋酒,三徑黃花手自栽。
斗米折腰辭不就,拂然解印賦歸來。

阮籍
身是經綸絕世才,傷時多故亦堪哀。
深思熟慮無他事,酣飲端為免禍來。

山濤
此心已遂竹林遊,持國搜賢事事休。
擬品修齊佔上意,侍君豈作不忠謀。

王戎
清虛外託納營財,手掌牙籌亦富哉。
孰料晉家名位定,士風始斯亦堪哀。

嵇康
臥龍高論恐非時,德義仍為世所尊。
大快高名人最仰,銖銖蟻利反傷肢。

向秀
嚮讀莊書善說玄,高談道理妙超仙。
世儒但竊莊遺意,毋是公言私己言。

阮咸
矯俗懸竿莫與禪,幾稀人意莫誇淵。
卻通玄理難精妙,自製新辭未許存。

綠姝
洛陽佳麗展風華,金谷園中羞百花。
最念當年酬死節,愧無巧語族孫家。

王導
秦淮浪泊蔣山青,回顧神州草木零。
賴有夷吾撐半壁,問君何必哭新亭。

謝安
風流儒雅氣如蘭,典午推勳數列班。
端賴當年謝太傅,豈無絃管龢東山。

祖逖
慷慨江流砥柱堅,勇謀端可定中原。
當年若意圖經略,功業韓彭並比肩。

桓溫
亂世英雄傲事君,勇梟難伏眾臣心。
當年矢志圖經略,底事甘為跋扈人。

周顗
五陵年少恥為儒,將讀玄經鮮註書。
試看他年撐帝座,謝王矜望力扶持。

劉裕(二首)
維大英雄作帝王,權傾北府氣淩揚。
三秦才睹衣冠舊,不望長安歸建康。

龍吟虎步相非群,曾向高人卜世勳。
伐荻新州傳吉兆,揮刀重蹈漢高君。

梁武帝(二首)
梁武緣慳卸六龍,色聲犬狩盡丟空。
不求國士追韓信,自詡經冬老碧松。

同泰捨身締佛緣,皈依奉獻筆花箋。
台城一役終為殍,耗盡民財枉力田。

侯景
蕭梁締佛佛無緣,侯景虛降草樹煙。
台城一役衝天笑,了無人賦忝離篇。

蕭道成
一木難支大廈傾,族孫血染石頭城。
諸王並是天家威,舅氏江山付道成。

蕭統
有德無年信可哀,臘鵝興謗事難裁。
今生恨未為天子,文選風流轉世來。

庾信
哀江南賦訴心衷,回顧辭君夕照中。
一自皇城遭劫數,異鄉淪落付西風。

徐昭佩
風韻猶勝杜韋娘,繞裙蜂蝶欲沾香。
襄王縱有憐春夢,不耐徐妃半面妝。

陳霸先
當代人豪數霸先,文宣繼統亦稱賢。
後庭一曲風流夢,斷送東南半壁天。

陳後主(二首)
淚妝滴透綠台香,日晚西風看夕陽。
萬里河山天下笑,景陽半井屬君王。

一曲後庭玉樹秋,景陽宮暖信難留。
落花最是無情物,剩卻胭脂井裡謳。

張麗華
新裁麗句捧華箋,輕抹琵琶第幾絃。
一曲後庭花放日,六宮齊唱莫爭妍。

樂昌公主
分飛勞燕苦相思,鏡破釵分各半持。
舊約拾歡疑是幻,情緣重締兩心癡。

劉淵
典午城邊肇漢都,控絃十萬朔風高。
魏分五郡戎為首,晉患八王啟暮途。

劉聰
變生寄座掃宮闈,運轉光興自逞威。
洛水萬人嗟白骨,晉家二帝泣青衣。

石勒
鼓角聲喧拜鹿年,中原競逐獨居先。
心胸早寓經筵席,日聽儒生讀漢書。

高緯
說到齊侯事事休,琵琶難壓虎狼周。
小蓮玉體傷春逝,美酒金杯未解愁。

馮小憐
一顧傾城續命身,難忘雲雨繞芳辰。
平陽已陷休貽笑,絃斷猶思竝馬人。

高歡
戎馬腔匆蓋世雄,乘時鷹隼策殊功。
舊歡難卻新人寵,王業鯨吞六鎮同。

劉曜
雄圖貫鐵力能群,羊后椒房擅寵新。
九五未能嫠婦庇,宮花頻頌義陽神。

苻堅
誇說投鞭可斷流,更驅黎虜渡江洲。
那堪謝傅盤棋局,盡掃胡塵百萬貅。

拓跋燾
拓跋南侵佛狸謀,晨鴉社鼓聲啾啾。
遺黎淚盡胡塵裡,夢到吳山只是愁。

姚興
敗蹙胡家盡喪師,笑他浪裡折鞭笞。
卻嫌羅什翻經盛,挾策流傳異教滋。

宇文泰
馮翊南邊塞草哀,行人欲步一徘徊。
唯傷戰地凋殘柳,盡是兵凶過後栽。

王猛
經營世務幾侵霜,不苟桓侯弢論量。
背馬心儀存正朔,卻將秦晉各封疆。

崔浩
抑佛崇真奉是爭,馨南睨北憤胡情。
難為原在修書例,華冑清流一品卿。

慕容暐
先世丹書創業隆,姬公居攝堪推功。
朅來簫管緣頹業,回首荒郊木草蟲。

李特
建初創業霸圖開,卻笑劉禪是下材。
賴得李雄能振武,益州戰地勢重回。

張軌
力保河西遏犬戎,姑臧雄據霸圖風。
晉家多難持臣節,十二年來篤守忠。

張天錫
秦強涼弱醉為鄉,將勇陣前盡出降。
宮內美人須效死,荒耽色酒自喪邦。

張駿
涼王勤進始堅持,車服終教擬上儀。
獨奏疏言陳北伐,四朝忠節尚無虧。

楊堅(二首)
侍疾時宜後父尊,楊劉鄭李合為謀。
可憐寡婦孤雛日,神器遷移忍淚吞。

眾口咸誇堅性慳,稟倉積穀蓋高山。
由來恭儉非良度,端賴開源振世間。

楊廣(二首)
導洛疏淮日夜流,渚河宮殿不曾秋。
十年隋柳河邊骨,一笑君王錦裡眸。

萬里河渠開再開,民疲風浪滾天來。
龍帆未落烽煙起,惆悵江淮去不回。

李世民
齊家畢竟貴修身,正道不珍更奪倫。
脅父弒兄通弟婦,何誇貞觀牧蒼民。

唐玄宗(二首)
萬國衣冠拜冕旒,倚霄雲殿月中秋。
戎臣亂拍胡旋舞,風過華清笑不休。

蜀道崎嶇雨霖鈴,朔風吹送馬蹄腥。
玉環須死舒兵怨,暮雨朝花意未寧。

楊太真
一騎紅塵罪妾身,君王誤國誤臣民。
可憐蜀道霖鈴雨,猶憶西川夢裡人。

安祿山
胡騎幽燕動地來,霓裳無復舊池台。
襄王縱欲思傾國,王輦何曾過馬嵬。

張九齡
幽燕必兆邊陲禍,楊李終貽社稷憂。
沉醉君王終不誤,何須金鑑耀千秋。

李林甫
柄國操持巧上欺,何如絕相進胡兒。
但知怙寵肥身計,不意漁陽兆禍基。

武曌
日月當空獨寵宮,梨花落盡武家隆。
建言國事讒臣絕,奸正相容杜傑崇。

狄仁傑
牝權聲浪紫雲寒,帝嗣拼爭義膽肝。
神器璧還鸚鵡夢,枕讒不納正朝綱。

郭子儀
幽燕兵變望京來,驚破繁華夢是哀。
一杜撐唐回紇馬,史家記事信難裁。

李光弼
間關轉戰仕中興,卻敵行軍若有神。
可憐罹語終飲恨,傷心難見白頭親。

慧能
菩提無樹亦無台,忘鏡捨身幻覺哀。
萬物皆空心印佛,絕塵莫染一禪來。

張巡
折骸易子衛孤城,萬眾惟餘數百生。
解道殺人民不怨,千年廟嗣尚如新。

韓愈
昵佛崇儒斥異端,猶尊孔孟聖心喧。
平生矢志抱原道,道在文章日月存。

李克用
虎將偏教戰陣凶,聲喧上國禦群雄。
表功新筆書朱紮,樵箭麻茶獨眼龍。

孟郊
自古詩窮意不窮,焉知窮正坐詩工。
半生吟苦尤身蹇,恰似霜階映織蟲。

賈島
絕棄浮屠學賦文,爭知才子第難登。
行吟月下推敲句,氣味依然不勝僧。

黃巢
稚夢天兵賜錦衣,無緣折桂草叢飛。
妄思他日為青帝,移共金菊映落暉。

朱溫
黃巢扶手意飄揚,易勢朱三回馬槍。
鳥兔飛沉緣德運,蛇龍相鬥月如霜。

楊行密
童謠傳唱渺無端,人擬楊花李玉團。
江上樓船親試覽,書生挾策話迎鑾。

李昇
花再呈奇月再圓,維新鼎繼百靈篇。
內家縱識駝蹄步,夜捧金奴侍禦筵。

(寄蜉案:「禦」應為「御」。)

李煜
禮佛心慈酒色歌,陽藩陰武卻輕戈。
詔書赴闕咸推疾,仁肇承冤已過河。

小周後
城南城北草萋萋,未解干戈日色霓。
一夜春寒花命薄,亂飄紅紫下階梯。

(寄蜉案:小周後之「後」應為「后」。李煜有大小周后。)

大周后
一枝春豔露華穠,淵戚君思眷麗容。
連理蛾眉情不讓,淒尋舊夢泣殘紅。

王審知
白馬驅馳動七閩,緇流指點說金輪。
西天一現蓮花相,急鑄金輪丈六身。

高季興
五曉精藍一旦開,宮花四散落香台。
諸天欲證聲聞果,彌勒隨緣示像來。

王建
新裁麗語寄紅箋,總是煙花絕妙辭。
教得歌伶承訓好,祗翻一段望流璃。

(寄蜉案:「流」應作「琉」。)

孟昶
佳日適逢明慶節,清雲寺裡特行香。
近臣跪進黃荃筆,桃錦宣來賜百觴。

錢鏐
婆留井上夜芒衝,絕域爭傳不勝雄。
白髮宮娥知底事,綠螘偏織裡甜龍。

劉閔
褐衣笠帽氣凌雲,畫閣凝香視政動。
一笑黃騮裝乍卸,殿前宜勅粱將軍。

(寄蜉案:「粱」疑作「梁」。)

樊若水
採石危機繫水舟,釣師千尺滿江流。
池州落難樊若水,詐闕上書扇造浮。

石敬塘
蹙迫驅途冊石來,太原戎旆倚藩開。
晉兒契父親如族,棄卻燕雲宋世哀。

劉知遠
白晴紫面帝王容,操刺都軍控六龍。
密旨清宮鋤異種,石榴花發石榴紅。

馬殷
學士新成十六樓,逍遙真個是瀛洲。
深宵箇是吟談劇,暖送丹砂不識秋。

劉隱
受得神丹保上躬,雲華高秘石堂穹。
甘泉無事勞親決,只付雙雙李侍中。

周世宗
五代都來十二君,允文允武不遨勳。
出師遺將難為敵,制法均田譽世聞。

王通
檢點欺來宋鼎新,首陽不食豈無人。
虛辭拂袖矜投拜,可惜王通遭殺身。

趙匡胤
恩拜殿前都檢點,反思計變起陳橋。
難言潔炬憑誰定,披上皇袍又新朝。

七歲新君寡婦兒,兵權衛國運籌施。
陳橋一役衝天笑,那見遼軍犯帝畿。

趙光義
繼嗣緣從篡竊來,孤雛嫠婦懼罹災。
可憐燭影搖紅夜,盡顯雄心一夕哀。

趙普
陳橋策變共操持,普義咸推股肱肢。
中道參商緣底事,向有不足訃告辭。

馮道
遜國降臣固位難,朝唐暮晉幾朝班。
千嘲謾罵渾閒事,儉樸忠勤尚是頒。

包拯
立朝矢志頌河清,婦稚細民許大名。
剖實盡言能析獄,匡君扶社在廉明。

宋徽宗(二首)
黃雲衰草路烽煙,朔雪凌空北狩天。
神器遷移家萬里,未知何日車駕旋。

費幣勞民未息心,糜兵蹙國望燕雲。
蔡京童貫稱君慾,火烈昆綱玉石焚。

宋欽宗(二首)
陳跡分明斷簡中,才看卷首可知終。
如何直到宣和世,始信元城與了翁。

北狩鑾輿去不旋,淒涼院落散風煙。
由來國破追殘夢,誰念艱耘二百年。

宋高宗
飲馬江淮羯鼓傳,中原日夕散風煙。
高宗不惑和戎策,二聖鑾輿未可旋。

宋帝顯
殘局由來未易扳,幼齡天子豈知艱。
垂簾孤憤難為計,得失緣在咫尺間。

李綱
六軍已發乘輿遷,一諫能教動九天。
若使加承遵意變,宋家宗社已難延。

宗澤(二首)
宋室傾危世態艱,康王何忍棄邦基。
臨歧若非忠精諫,預失中原未可知。

煉勢諸賢慮未情,孤忠遺算恨難平。
可憐白髮宗留守,怕見鑾輿幸帝京。

岳飛(二首)
金人鐵騎混腥塵,南渡安危繫此身。
二帝不還天亦老,可憐泉下泣孤臣。

怒髮衝冠劍氣豪,岳軍奮戰搗黃龍。
歡歌換來莫須有,趙構私心元是兇。

韓世忠
康王無復中原志,秦檜貪和忌武臣。
兔盡也知應烹狗,西湖深處有閒人。

賈似道
集芳園裡策奇功,丞相南犇面發紅。
庵下隨臣無處訴,風吹雨打盡成空。

呂文煥
將軍戮力保襄陽,十載孤城鐵脊樑。
糧勇不來空嘆息,千嘲謾罵賈平章。

梁紅玉
南保江淮戰事紛,曾牽金狗水中軍。
英姿揮舞屠龍劍,眼底鬚眉傲不群。

文天祥(二首)
崖山慘敗困燕關,生愧夷齊就義閑。
守志固知公所欲,強留青史愧人間。

瘴海孑身困霧荒,孤忠難染鬢添霜。
河梁易水思荊武,索句囚歌熱衷腸。

伯顏
伯顏麾下眾官軍,粉飾江南不殺人。
更得太皇供酒飯,滿朝朱紫盡降臣。

朱元璋
得國元從憤泄來,胡藍大獄杖廷開。
金杯美酒同汝飲,也許無端白刃來。

韓林兒
炎漢由來火德生,赭袍赤幟六何傷。
錯將年號稱龍鳳,無愧男兒當自強。

劉基
底事春風拂苑牆,火螢猶可到昭陽。
多情縱有池邊柳,輸卻啼鶯入夢鄉。

燕王棣
北平興革動朝儀,發難偏稱靖難師。
自古強藩皆跋扈,妄思君義動朱基。

建文帝
流落江湖未解緣,建文遜國雁橫天。
焚宮欲究當年事,宦侍燕藩暗自牽。

秦良玉
石柱英姿勢莫輕,桃花馬勇不殉情。
笑他多少鬚眉漢,誰肯艱關赴玉京。

明思宗(二首)
一蟻憑欄尚潰防,豈思朝鼠振朝綱。
忠良枉殺閹魂坿,十六傳君一旦亡。

鍾山落月冷孤松,文陸崖邊竭苦悰。
濟身流離九死後,夜烏啼缺景陽鐘。

田貴妃
花到開時寵正隆,田家有女勝天工。
庸才跪進繡金織,枕語顰挑主尚蒙。

李自成
塵聚蟻師東暴張,但迎李闖不納糧。
輸他未解騷民困,帝座鯨吞醉夢鄉。

沈雲英
城頭鼓角壯孤軍,幗國提槍掃賊氛。
勇奪父骸摧寇焰,胭脂汁染石榴裙。

鄭成功
龍虎新軍舊羽林,八公草木氣蕭森。
樓船蕩日三江勇,石馬西風九域陰。

戚繼光
曾向江流刺怒鯨,酒瀾猶念拯蒼生。
波濤翻捲魚龍老,總為民間許太平。

袁崇煥
大好山河付劫灰,強胡飽掠馬方回。
孰云明社非清履,內鬨都緣主不才。

嚴嵩
意氣凌人態不臣,稍呼州吏一揮瞋。
豪門轉瞬成墟落,卻識豪奴是禍因。

汪直
悶倚雕欄強笑容,嬌姿無力怯春風。
欲將舊恨題紅葉,只恐新愁入翠叢。

史可法(二首)
淮揚大捷泣人神,信是許張一化身。
義拒降書高漢節,表將忠耿挫胡塵。

防秋迻楫石頭城,金鎖全開楚夢驚。
梅嶺春殘催玉樹,杜鵑啼遍十三陵。

左懋第
蘭若停驂酒墨詩,望河持節未可期。
上林飛雁無還日,白髮青山子卿辭。

阮大鋮
秦淮煙月話漁樵,一例興亡恨未銷。
東洛名才論笛步,春燈狎客按宮韶。

吳三桂
鼎湖落日翠華殘,易代風雲山海關。
家國臣民非所顧,衝冠一怒是紅顏。

陳圓圓
侯門巧笑夢添長,弱質曾經幾度霜。
未必娥眉能傾國,英雄食祿暮雲張。

李香君
裙布荊釵志未降,憑將碧血灑紅妝。
風塵信可垂青史,爭及桃花扇底香。

吳梅村
樂府歌行氣最奇,新詞譜就動江關。
眉間積壓興亡恨,何必東風問畫蘭。

福王(二首)
淚灑新亭酒不勝,封章七不十難興。
可憐幕上營巢燕,風雨寒心履薄冰。

(寄蜉案:「封章七不十難興」疑作「封章七十不難興」。)

狼燧西風滿塞笳,君仇未報選良家。
勅馳有女迎香戶,井市騷然驚煞丫。

洪承疇
松山一役恥為雄,義膽忠肝幻覺空。
比節李蘇羞漢史,誓言護國負初衷。

于謙
奪門維護帝鑾旋,出岫孤雲用志堅。
地下若逢于少保,南朝天子可延年。

錢謙益
文章權勢滿人寰,遜國降臣數列班。
堪笑一聲錢祭酒,遍翻青史面何顏。

柳如是
婉孌倚門不記年,勾欄柳絮繫虞箋。
紅顏白髮都人羨,舊苑琵琶過別船。

左良玉
南都新府滾龍開,四鎮徒爭狼虎才。
欲效長平孤注擲,未聞肥水捷書來。

顧炎武
呼嘯神州勇匹夫,捨身忘己抗強胡。
畢生孤憤難為願,剩卻芬馨萬卷書。

鄺湛若
海雪堅貞死抱琴,朱絃疏越有遺音。
九嶷斑竹娥皇淚,回顧清流事豈為。

洪秀全(二首)
錯將腥血染靈袍,遵旨封王逆旨刀。
詖語頻欺天主意,一言空發萬民騷。

手握靈鞭殺伐然,斬邪推聖蟻民先。
風雷捲動千尋浪,易數飛龍豈在天。

武訓
世道頻吹偽善風,捐資興學廣邀功。
試看武七操丐業,克己崇師不娶終。

袁世凱
茫茫衰草沒新華,遜國朱門競愛奢。
八十三辰空綺夢,徒添憧憬散煙霞。

袁克文
九五龍飛紫禁城,新朝佐命頌河清。
寒雲一語終成讖,莫到瓊樓最上層。

康有為
盤弓策馬越王台,混混中原劇可哀。
廿二史從何說起,分無倚劍惜雄才。

蔡鍔
拂袖潛歸聲討袁,籌安諸子頌聲喧。
揭竿不負男兒志,一髮千鈞動國魂。

汪兆銘
慷慨歌燕事事休,興颱爭謗孰為謀。
引刀恨未酬君願,一枕江山一沐猴。

蔣中正
南都廣府豔陽開,軍閥徒爭狼虎才。
欲拒海夷孤注擲,卻添紅焰趁風來。

宋美齡
學就西蕃金國祟,鴛鴦帳裡勝兵戎。
頻年抗暴秦廷哭,勝卻昭君出塞功。

毛潤之
一唱晨雞天下紅,秦皇漢武盡腰躬。
蒼茫大地憑誰主?策馬神州慷慨同。

江青
神州處處起風雲,枕語顰挑降六軍。
萬里諸侯贏一笑,牝雞之索不饒人。

(寄蜉案:《尚書.牧誓》:「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五言古詩〕

甲辰之日次坡公書壁字韻(二首)
荏苒歲月惆,展巷聊煮白。
未鑄金石功,素標添幾十。
愚生三季晚,黃虞可復出。
遊子邁何之,棲棲駒縱隙。
願得素心人,傾蓋品疇昔。
懷斯頻夢君,共對春風席。
孰能察吾心,耿耿一睨壁。

男兒志四海,隻手擎天日。
去去大江東,知音非合十。
飄泊干戈際,起舞曙未出。
氣徹斗牛動,運掌無間隙。
經史平生耽,文史倩誰識。
冠蓋若浮雲,獨愛梅邊席。
君雖未遇時,胡愧相如壁。

別友人汪君
青春楊柳枝,飄搖大道旁。
大道多颷風,遊子瞻故鄉。
執杯送行客,淚下沾衣裳。
憶昔沉朱李,明月浮景光。
壺觴引極勝,歌吹入輕狂。
好鳥眷其侶,舉翼齊翱翔。
膠漆兩不移,金石安可方。
分袂起倉卒,永夜生奭傷。
吳山何渺渺,越水亦茫茫。
芙蓉被秋渚,采采有餘芳。
願言遺所思,念子壓中腸。

〔五言絕詩〕

夜宿中灣
暮夜溪山靜,飛潛各自閒。
更尋花隱處,踏月過前灣。

獨坐(二古)
梅花迎霜雪,松楓掛冷月。
撫今思昔賢,最慕東籬節。

雅調原無相,古槐春正陰。
披衣勤習老,味道古人心。

歲晚
歲晚天寒日,紫門過客時。
君家原有舊,暖酒夜題詩。

出門
相見同杯酒,天涯共弟兄。
出門賤百萬,車駕不通名。

出居(丙辰)
何處問幽尋,清風送我襟。
偏居遙上臺,松柏歲寒心。

何處
何事生愁思,花時悁落紅。
春來留客住,季夕怯西風。

柳枝(二絕)
鬱鬱園中樹,春來似舞衣。
那堪風景好,獨步柳波橋。

但見春條綠,那知秋葉黃。
蟬聲猶未斷,歸雁已成行。

懷友人
雨下思君子,烹茶近竹幽。
回頭憐寂寞,不覺又逢秋。

月下
皓皓三秋月,巍巍百尺樓。
遙看征客路,但見美人愁。

今夜
今夜月空明,庭閒控太清。
殷勤多綺夢,風趁老梧聲。

題陳樹森秋山聚賢圖
層巒環碧樹,萬石聳高秋。
落澗驅輕騎,展圖憶舊遊。

有思(辛未)
霧重如香湧,瓊台月下容。
楊華調雨後,幾度夢魂中。

無題
玄禽矜意態,梅粉弄輕柔。
未就丹青約,千秋笑白頭。
雅瑟難諧調,參商各異時。
欲填精衛海,烏鵲恐難飛。
海國懷人夜,雲寒塞草秋。
江湖虛日遠,不苟廟堂優。

〔五言律詩〕

己未仲夏與諸生登勒馬洲北顧(二律)
荒徑憐幽草,登臨勒馬洲。
如何雲漢闕,未盡楚江疇。
蛩影浮寒水,林聲接素秋。
托根雖乏地,不屑望京樓。

去國家何在,一溪松竹修。
江山千古秀,逐鹿幾曾休。
鬼蜮遙為壑,螻蛄就近秋。
應憐悁客夢,日暮海西頭。

輓林天蔚教授
憔悴生平事,詔華不復來。
層林環碧樹,桃李滿山開。
雲影浮寒水,春花散港臺。
故人撩我夢,季夕倍思哀。

秋思
雁雨金風送,蘆花舞葉稀。
掉看時序變,忍念故親違。
窅訊關山隔,深情一紙歸。
猶憶揮手日,慈母淚鍼衣。

(寄蜉案:窅,音同妖。窅訊,音訊杳然之意。鍼同針。)

無題(二律)
夜色帶寒煙,燈宵續續燃。
殘妝留黛綠,豔舞落金鈿。
騷手顰歌扇,折腰勻步旋。
卻愁春日晚,稚夢楚峰顛。

吳姬掃豔妝,窈窕出蘭房。
日照隨軒影,風吹滿舍香。
昨宵歌扇薄,今夕舞衣長。
莫意為周誤,持之試沈郎。

望華山(二律)

西入秦關口,南瞻驛路連。
彩雲生闕下,古柏茂池邊。
遠舍當衡路,雄都鎖大川。
碧天遙上望,彷彿有神仙。

遙望香蓮雪,千峰曉色新。
白頭悲作客,黃紙苦催山。
多負登山路,深藏漉酒巾。
歸心何處是,手板日相親。

閒居有寄
閉戹研黃老,荒齋耳目明。
避居人事少,多病道心成。
雨洗山林綠,蛙鳴池館清。
頻年罹疚疾,行樂恃西城。

與潘廣常遊黃山
層雲浮遠岫,數席在靈蹊。
殘燭松楓嘯,孤山月狖啼。
平生愁客老,勝照憶雲樓。
縱有同遊客,煙霞會恐迷。

初春
獻歲春猶淺,園林未盡開。
霜和蛙雨落,風送螫針來。
皓月驚巢鳥,看花辨早梅。
生涯知有路,更是一年催。

素書樓懷舊
詩書修孔業,綸指眷齊州。
馨欬褰簾望,窮通歲月惆。
程門惶雪立,季劍啎雲酬。
孟信矜多士,東成父老懮。

丁亥臘月有作(敬呈劉教授吟正)
治學崇陳郭,新知慕鄺劉。
茫茫岐路永,惻惻港城秋。
一水遙聞韻,三春尟唱惆。
頻年傷國運,風雨憶同舟。

鄺士元教授賜示丁亥臘月作
忘年因氣類,北海竟知劉。
琬琰吟終歲,江山隔九秋。
商量添舊學,觴詠破春惆。
風雨思元禮,煙波共釣舟。

歲寒堂夜讀
儒門甘淡薄,際遇展宗風。
素志三車冀,鄉心兩地同。
入林喬嘯客,挂劍冒雲鴻。
已化遼東鶴,王孫路懶逢。

戊子病後聞楊勇兄病逝柬林英傑先生
五噫爐峰國,情儔勝逝年。
知音傷殞落,景物倍依然。
歲暮催人老,三秋噪夜鵑。
孤吟時抱月,瑟雅別媸研。

中秋懷舊(戊子)
青鳥寧無訊,孤芳寂寞年。
題殘描鳳紙,淒絕夢魂箋。
玉宇高寒處,瓊樓咫尺天。
欣風迎海國,好趁月華圓。

自民夥
甚矣勤皇黨,甚匡社稷何。
特官牽賂賈,朋黨競操戈。
北狩空傳檄,南酋嘆蹉跎。
吳牛惶喘月,蜀犬吠銀河。

丁亥冬日與何廣棪教授暢飲(以茶代酒)
寂寂寒冬日,飄飄去國蓬。
孤吟人事眇,寄夢雨聲中。
書卷陳年在,親朋倚望空。
莫嫌杯酒冷,醒醉與君同。

台灣時局
秦庭何哂哭,晉議亦紛紜。
民調花爭發,狐群鼬喘犇。
陳朝金瓜子,馬廄石榴裙。
醉眼凌空架,防秋歲貢勤。

己巳元日素書樓侍錢師賓四
瑞日朝夫子,堯蓂硤葉隆。
石渠盈絹素,雲水協非熊。
未謝千門柳,先馳五夜風。
儒門歌九德,清露惠蘭叢。

台灣新政局
莫吝含羞草,鸞惆鶴自鄰。
弄兵呼赤子,隔岸望歸民。
干木非降魏,新垣欲帝秦。
雲愁喬釣客,雨冷折宗巾。

〔七言絕詩〕

羊城懷舊
白雲芳草古今情,逐客南浮雁北征。
日幕鄉關何處客,觀音山上佛無明。

(寄蜉案:「幕」應為「暮」。)

台灣今昔
碧海潯潯水一環,萬家漁火樂蓬山。
牧童遙指腥麾處,不病陽關病馬關。

夜登太平山
明璫素月冷孤松,亭閣蹊橋倚峭峰。
碧海綠痕煙水裡,瓊樓遙景霧雲濃。

木棉花
英雄傚立半天空,遙領雲山相映紅。
信是月宮丹桂子,楊娥曾植海之東。

杜鵑花
春風吹送粵王台,錦繡河山處處開。
一例興亡猶在目,亂飄紅紫蝶蜂來。

題齊白石墨梅(二絕)
夢入羅浮幾樹疏,瓣香絕俗屬君家。
神仙未必都寒儉,寫出天南爛漫花。

潑墨傳神始見真,畫中瘦影勢橫陳。
梅花若肯勻顏色,穠李夭桃不占春。

春郊探梅
寒梅雪後放幽姿,何事今年春訊遲。
偶見月明林下動,溪頭纔茁兩三枝。

雜詩(二絕)
幾分明月入西樓,合十寧消心上秋。
青鳥不曾傳客訊,一燈尋夢到羅浮。

客裡誰家惜玉韻,東風無語慰江關。
年年慣折新亭綠,數盡飛花燕未還。

香港
地本神州化外家,山高海厚聚龍蛇。
避秦人已夷同里,每念桑園憶永嘉。

小住阿里山
小住蓬山歷劫餘,琴聲鳥語散香詩。
吳謠越調歡相跳,總領煙花絕代詞。

西湖晚景
處處鶯啼換酒家,江南景物倍京華。
如今卻憶西湖晚,夜半薰風飄柳花。

西湖漫步
又聽江南布穀聲,亂流觸石野橋平。
何由招得魚杆客,合上西山數晚晴。

論詩三絕
舉世皆宗李杜詩,曷知李杜復師誰。
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代詞。

李杜蘇黃骨作塵,韓元柳白未為真。
論詩我亦阮亭體,也祧曹陳可著痕。

前宋文章配二周,盛時詩律亦無儔。
今人未解風騷意,卻說黃河是濁流。

青山古寺題壁
古剎荒松萬壑青,碧溪綠柳小茅亭。
如今最羨浮生樂,日午高眠夜課經。

庚子春風社沙田雅集即席賦詩
天涯共是避秦人,客裡相逢不負春。
漫卻芳尊同一醉,薄餚魯酒亦情真。

惜別
眼底神州痛陸沉,六龍東幸楚江陰。
台門日暮封泥涕,回首煙波塞草林。

鬧市
滾滾香爐競駕塵,侯門走馬汗沾巾。
高官嘉客緣何在,疑拂羅衣欲臥雲。

元宵牡丹盛放有感(三絕)
江山如此惜春華,知是瑤台舊世家。
一唱欄干聲價重,東風白眼看梅花。

婷婷楚楚鬱金裳,可有名花眷夕陽。
小醉江南春未醒,沉香亭北夜如霜。

夢裡三分洛下情,江南日暮起笳聲。
憑將國色矜桃李,姚魏猶誇一品評。

國史論衡己未書成率題(三絕)
注史窮經不問年,半生心事語殘篇。
在山信有千秋業,風月平章一哂然。

墟墓興哀百世遷,分無綵藻賦新篇。
偷將董筆涂陳調,禍棗災梨也夙緣。

漫教歲月醉華筵,滄海人間路幾千。
夢裡山河天欲暮,落花時節有啼鵑。

國史論衡三版修訂聊題數絕用抒己懷
坐擁書城問劫灰,枉鞭穆駿挽羲暉。
如今卻憶文丞相,柴市孤忠入夢哀。

一代風流仰大儒,錢王戴段意如如。
由來經國思財度,管衛桑康勝五軍。

聲聲漁唱觸羈愁,爼豆馨燈海之洲。
執簡孰稱齊太史,我來重論漢春秋。

題熊魯柯先生詩文集(三絕)
諍言寧計眾嘲吟,筆底曾枹國士心。
五噫連珠矜素節,賁園桃李傲青林。

蕭瑟蘭成氣不沉,江關詞賦吐微音。
愁來白眼將安放,煙墨縱橫老淚涔。

聊綴華辭表素忱,恐生貧貴見知心。
儒門落寞新風雅,吹遍人間盡是蟫。

舊學殘存
年來舊學等煙塵,吟社紛喧類著湮。
小道居然存國粹,可憐一髮挽千鈞。

讀羅忼烈教授兩小山集
自製新詞麗景開,周郎顧曲去還來。
試看講席排山坐,箋釋諷音孰云裁。

題方寬烈漣漪詩詞集(三絕)
冠歲偏工幼婦辭,頻年織就漣漪詩。
青山易老情難老,夢到西城花月時。

月蓋雲霞色似煙,楊環趙燕總悽然。
而今卻羨方山子,紅袖添香不記年。

今宵有客夢難圓,也頌佳人賦錦箋。
護柳呵鵑栽紫翠,一春花事為誰妍。

清明何處不飛煙,野外微風掛紙錢。
人笑人哀芳草地,忽晴忽雨杏花天。

九日登大霧山
雲木疏兼秋滿山,茱萸風伴一樽閒。
欣逢酩酊酬佳節,霧裡看花笑欲顏。

戲贈新亞研究所諸君子
但學吹簫已得仙,蓬山欲渡苦無緣。
人來人去是非地,乍暖乍寒又一年。

病後(癸未孟夏)
死去元知耿性偏,但悲故舊走黃泉。
今生折桂無心問,恩怨是非已惘然。

無題
文彩風流豈妄言,帶經樓畔一翩翩。
上庠寶島傳微學,湖海聲名一悵然。

答鄭博士問
經史詩文一大鈔,溫袁劉呂豈非庖。
何如李杜蘇黃體,鐘磬時聞隔水敲。

偶作
飄然凌紙一衰翁,自詡商山老孤松。
見說夕陽無限好,只緣身在困屯中。

有贈
越女窺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牖頭。
胸前騷帶宜萱草,嫁得蕭郎怕遠遊。

與潘廣暢遊羅浮山訪沖虛觀(四絕)
揚塵調露彩靈霞,踏月禮持白玉花。
好是風來滄海去,卻教雲夢降清華。

南斗欄珊閉玉除,露干雲破欲簫吹。
白龍慣住盤鸞谷,探藥山深唱步虛。

(寄蜉案:「欄珊」,或作「闌珊」,或作「欄柵」,皆通。)

紫羽麾塵下玉京,卻遨王母入仙庭。
楚腰宮女瑤花外,合到西山控太清。

雲鶴冥冥去未分,落花流水晚來人。
憑君欲問蕭郎道,道似無根自有根。

步原韻龢杜女史梅花意二絕(丙午秋)
獨坐山南看古今,清泉白石作知音。
孤芳信有佳人賞,何必花間覓素心。

姑射天人倣古今,歲寒松柏作知音。
風塵不鮮憐香客,惟覺林郎識此心。

巫山(遊三峽過巫山有作)
神女飛來春意容,佳期宿昔訊無蹤。
霧寒枕冷襄難夢,辜負巫陽十二峰。

夜宿青山有感(己巳)
兩過青山山更清,小樓窗下月籠明。
如今最憶江南曲,夢是無情卻有情。

過南京市題壁
龍盤虎踞帝王州,索句鍾山葉正愁。
六代繁華春出也,長江脈脈水東流。

離家
帶月披星去渺然,齊州幾點話荒煙。
茫茫苦海皆魚鱉,何處堪容魯仲連。

船家
莫論船飄日腳西,人家歸處是風棲。
兒童繫帶歡相跳,日繞逛流夜傍堤。

重遇廣州培英校友陳君
廿年邦難與君同,處處移家歲月悾。
嶺樹嵩雲千萬里,天涯此日亂離中。

歲月如梭喜復悲,此生何待卜歸期。
卅年未遂平生意,淪落文壇一笑之。

太湖(辛未)
閒雲流水杏花煙,眼底飛沉意泰然。
少伯不知何處去,春朝秋夜五湖邊。

品嚐湘菜(辛未)
湖湘小吃焗腰蔥,秋半魚鮮味倍濃。
欲啖黃梅炆鴨子,更添香筍串燒紅。

讀金剛經
書劍飄零二十年,眼前無物不淒然。
人間餘事空歸有,一卷金剛文字禪。

游昂平
休說喧嘩世事艱,高吟靜坐碧雲攀。
傳來鼓磬鐘聲外,賴此登臨意自閒。

辛亥春辭大學教職赴張曉峰家辭行未遇
綺墨彤彤花照塵,張門侯邸盡朱輪。
城南縱有關山路,欲撥雲霞仰故人。

陽明山思舊侶
當年意氣論交情,顧我曾為講席賓。
院舍堆林猶在目,幾回夢斷憶斯人。

余以戊申年任教陽明山文化大學庚辰年重遊舊地感而賦詩
楓葉初丹蟹葉黃,陽明南雁怯新霜。
亭林寂寂愖回首,走馬盤飱意末忘。

錦瑟悽清音調稀,歲寒松柏耐春暉。
劇憐途路多風雨,三髮愁添惹夢欷。

洞庭夜渡
洞庭西接楚江痕,水盡天南不見雲。
日晚釣荒迷野渡,未知何處有歸帆。

新貴
朱門新貴態驕豪,莫論相識目頂高。
見說黃金能買桂,更添針貶算秋毫。

春日游園梅花詩意贈友人
柳綠垂絲惹恨長,瑤台桃李益添霜。
荊山縱有連城壁,不耐梅花自主香。

欣聞李立明兄健在詩以賀之
欣聞老李尚壽年,去歲沉疴幾反天。
區鄭黃方仍健在,願肩橋鵑渡歸旋。

香港回歸六年(五絕)
地據南中世所稀,股金商旅獨稱奇。
層巒疊廈非吾土,但見紅星上大旗。

南都新府夕陽開,兩夥徒爭牛後才。
忠諫固知公所欲,未聞興革詔書來。

戰戰競競仰上情,新朝佐命頌河清。
難為邯步扛鼎日,暮雨朝花意未寧。

巧笑機心語萬方,也憑箕帚展戎裝。
頻年詖諾休回顧,笑煞前朝李中堂。

牧民有道在寬容,寧許苛殘得保悰。
五十萬人齊上路,夜烏啼破景陽鐘。

普天同慶(三絕)

樂就港民舞均天,爐峰春曉趁歸船。
權時度勢遙相合,花到開時月正圓。

(寄蜉案:「均天」應為「鈞天」。)

春花秋月五雲團,好是風和豔麗天。
兩岸居民同把酒,詩人慶會樂圍筵。

火樹銀花豔夜天,騰龍狂馬躍燈前。
隔河霓管爭紅紫,正是香江豐兆年。

有贈柯先生
喘傳細語趣妝鈾,顧影臨風苦日邊。
自是未忘金屋貯,偏教世子妒嬋娟。

春遊
畢竟江城二月風,春光恰似四時同。
楚天雲影無窮綠,映日山鵑遍地紅。

荒唐
勝國荒唐穜禍殃,敢同身世入愁腸。
孰知躍進歡騰日,卻見遺黎哭哺粱。

蠟梅
雲掠宮黃鬢影姘,橫斜疏小便嬋娟。
年年慣趁銅街市,正是香城二月天。

教書匠
逸氣孤寒逾甲翁,忍將顏笑樂童蒙。
剪裁梅范親風雅,日暮聊為貢送逢。

妄念
若翁望八已忘塵,欲泛天湖一賞春。
未遇聖明栽五柳,忍拋殘籍作詩人。

〔七言律詩〕

己亥書懷柬志謙兄
雅曲戎弢兩不成,分無彩筆賦清平。
懸瓜蠖屈王郎懼,彈指駒馳客夢驚。
壯志未酬傷短夢,蠻天安往覓豪情。
運交水木天胡醉,惆悵寒林杜字聲。

庚子春天大埔半春園雅集
裙屐招遨吐露灣,禪房花木伴春閒。
名園勝賞飛樓閣,騷客清吟和佩環。
十載柴桑空甲子,幾重煙水眷家山。
同盟鷗鷺勞追憶,瑤圃傳觴惹夢還。

己亥仲秋遊東普陀寺
東林紅葉一天雨,度嶺青鞋半日眠。
佛影殘碑昏院落,僧衣銅鈸赴齋筵。
壁間姓氏迷蛛網,人世聰明仗井泉。
發願名山分茅粟,社中久已散群賢。

題白石老人墨梅
暗香浮影月窺人,冉冉仙妝入笑顰。
雪壓前村空綺夢,風飄一笛倍思親。
孤山放鶴憑誰伴,東閣敲詩若有神。
惆悵壽陽春正困,教將何處覓真真。

丁巳花朝南薰社英京樓雅集
柳眼絲絲逼禁煙,蘭亭高會月當圓。
普天挑菜開千壽,薄海題襟共一箋。
舊雨雲山應是夢,新詞杯酒莫非緣。
花時咫尺啼鳴地,傷別傷春愰逝川。

遊江南賦山川
爐峰吳樹笑金秋,目許江南賦壯遊。
天塹豈矜形勢險,筆刀劃斷古今愁。
年年鬼噪憑誰訴,滾滾片濤意未收。
我亦孤寒滄海客,不如歸去棹江舟。

己未仲夏錦田賞荷
紅裙撩亂水泉香,摩眼驚看非比鄉。
滿目煙霞生物色,無情魚鳥任倡狂。
翠盤琛麗流明月,寶蓋攢羅迥昊蒼。
乍見一枝然水底,天教神女浴滄浪。

(寄蜉案:「倡」應作「猖」。)

癸亥中秋書懷
風虐雲騰閉九天,依然墟里泣寒蟬。
由來螘夢催華髮,可奈神州罩戍煙。
海外未聞招隱曲,道窮寧誦卜居篇。
廿年孤憤憑誰寄,空抱丹心數月圓。

贈小癡(甲申)
既戴珠釵欲竊名,黃泉歧路笑荊卿。
顏賢不忿煎書老,蔡澤避誅唱渭城。
食祿卻愁沽晚節,委節豈懼頌河清。
黌台遍樹隋堤柳,婉孌倚門不事鬇。

山居
山居且喜遠囂華,俯仰乾坤意自賒。
百歲功名身外影,頻年先馬鏡中花。
黌壇寥落思春暮,古道佻顏玉現瑕。
見說江南煙景好,風簷展讀但聞鴉。

海棠
澹澹微紅色似煙,依依偏得舞風前。
衣輕虢國顰歌扇,露重長門斂淚筵。
空傍繡簾人欲折,空藏香膩蝶難穿。
良宵更有多情處,月下芬馨伴客眠。

荷花
斜倚西風豔比倫,含英和露染香蘋。
自為祥瑞生南國,誰把丹青贈美人。
明月幾宵同黛綠,牡丹無路出紅塵。
憐君不耐多情夢,贏得馨香暗滿身。

癸亥風社英京樓雅集
綵勝迎春仰蕙風,陞圖旋轉鏡中鴻。
廿年故紙思青史,四海新知數謝公。
風雨河山煎歲月,文章華國出豪雄。
他朝經國觀餘事,策馬神州慷慨同。

重陽(乙亥)
重陽最怕上高樓,金菊年年照暮秋。
萬搬恩情雲雨隔,兩行熱淚阻江流。
橫塵漠漠連邊樹,山葉紛紛下釣舟。
歸去來兮西日晚,茱萸又獻雪霜頭。

蓮塘秋望(壬戌車過台灣嘉南平原)
金秋菡萏展紅英,向晚香飄滿錦城。
水疊萬重羅作態,鴛嬉幾對繡初成。
採蓮奴散漁樵晚,拾翠人歸岸雨清。
遠處遙聞童放笛,藕花深處有啼聲。

夜宿西貢望月(乙亥)
嶂上涼風槐葉凋,夕陽清露泣寒條。
登高望月孤峰上,征雁環山翠谷遙。
心逐故人趨鳳闕,日隨歸鳥寄煙霄。
軒車不載黃衣客,此地憑誰訪寂寥。

新亞研究所畢業有感(壬寅)
廿載功名翰墨林,為徒師友度金鍼。
青山有露沾松桂,碧海無雲掩綠琴。
帶月獨歸蕭寺遠,玩花頻醉玉樓音。
思君一夕涼如水,卻敲新詩盡日吟。

乘船赴台任教文化大學(戊辰)
獻歲無功玉有瑕,自攜書劍趟天涯。
孤帆夜別爐峰遠,南國春殘柳葉痂。
燈照水螢千點雪,船驚鴻雁一行斜。
山河萬里西風急,北望鄉關不到家。

報病(癸未)
夫歲疾肝心腎燒,幾回進出奈何橋。
三餐飯菜無緣問,兩耳失聰目影搖。
卻喜護醫聞問切,偏憐妻舅急奔顛。
人生榮寵元難料,苦難來時未可饒。

有贈鄺健行教授(甲申)
弱年詩學與君問,恩寵興哀夢已空。
卻喜故人先折桂,偏憐身世類飄蓬。
江魚朔雁難為別,嶺樹嵩雲意尚恭。
最念居貧特奏日,綠衣歡慶杏花紅。

戊子西川地震華中災雪有感而賦
地動山搖早雪逢,負隅曉柝歲寒中。
沽名釣譽君催策,持論高談雨打篷。
萬里河山哀落日,千秋霸業付西風。
勝朝爭餲乾清水,落拓孤寒笑頂紅。

辛卯春棄家抵港追思而賦
夤夜東風細雨來,嶺梅無主為誰開。
望江浮水橋難渡,新柳飄絲鬢漸灰。
勞燕巢傾空哺日,獫狼群噬有餘哀。
天涯歸意終無悔,薄海題襟共話杯。

(一)歲次乙酉除夕有感
臘月堆梅次第新,明朝元日又逢春。
桃符燈火紅通夜,爆竹兒童響比鄰。
壯志常懷千古慮,韶光易老百年身。
隣家繁語催殘漏,坐聽林聲噪彩晨。

次韻奉和鄺士元教授發歲賜示大作二月二日(劉衛林)
鶯啼花放歲華新,淑氣晴光浩蕩春。
逸興有懷詩寄我,高情無悶德為鄰。
莫提擾攘人間世,應羨逍遙物外身。
營役何年得歸去,相從林下賦芳晨。

〔詞選〕

菩薩蠻(擬花間五首)
雲山去國傷離別,天邊客裡中腸熱。感遇杜陵詩,相思紅豆詞。
東風寒食節,瘦損桃花月,閒夢最堪情,江南花木零。

東風綠遍江頭樹,夢吹不到春深處。簾外柳花飛,故園春訊微。
閒來愁往事,病酒牽情思,春水柳波橋,黯然魂欲銷。

霜風颯颯溪山碧,寒林一望傷行色。日晚淡荒村,人家半掩門。
孤舟移野渡,古木棲鴉聚,若個是鄉關,夕陽西下山。

謝橋砌草粘飛蜨,東君不解楊花結。惆悵故鄉情,隔窗燈半明。
雁來書不到,人靜重門悄,心事一春閒,黛眉顰遠山。

飛英不向枝頭住,等閒又送春歸去。雲握翠陰浮,長隨日腳流。
玉簫吹鳳怨,驚起樓中燕。飛去一雙雙,教人空斷腸。

青玉案(山居)
山高不到雲深處,爭忍見,花千樹,折取疏枝情一縷。滿庭芳意,小窗羈侶,譜入瑤琴柱。
香爐峰頂看春暮,盡日雕車過遙路,極目層巒萋欲語,又還寂寞,可堪凝佇,喜見風和雨。

青玉案(除夕)
天涯盡是離人路,任歲歲,隨鴻去,雲裡關山和夢度。素雲蒼狗,傷心千古,寄恨知何處。
吟邊怕見芳菲暮,偶偶爾消磨斷腸句,底事惜春春幾許,幽香誰採,夢魂誰據,陣陣飄雲雨。

(寄蜉案:「偶偶爾消磨斷腸句」一句,一「偶」字誤增。)

青玉案(惜時際會)
詔光不怨匆匆去,但悵望,年華渡,目斷遊絲情一縷。斷橋流水,夕陽飄絮,可有春歸處。
樓頭盡日還凝行,欲欲語閒愁向誰訴,蕙渚飛英天欲暮,鏡花水月,踏青欄路,不見華胥道。

(寄蜉案:「詔」應作「韶」。「欲欲語閒愁向誰訴」一句,一「欲」字誤增。)

青玉案(題昭君出塞圖)
征鞍不慣黃沙路,任燕燕,關山渡,回首芳華原是夢。胡邊風月,漢家心緒,可有春歸道。
美人自古傷遲暮,獨抱琵琶向誰訴,盡日樓頭羞欲語。醉時如醒,醒時如夢,夢也何曾到。

眼兒媚(春思)
飄了桃紅試春寒,花事霧中看,無情風雨,舊家池閣,燈火闌珊。
東皇應笑風華減,傷舊夢時還,夢還何處,鳥鳴春住,雲鎖眉山。

浪淘沙(春遊)
眉萼襯苗條,油壁紅橋。花絲衫子木蘭橈。鶼鰈尚知春意改,綠上裙腰。
村上酒旗招,醉也飄飄,艷陽一抹退寒潮,料理花前雙鬢亂,莫負春宵。

浪淘沙(庚子孟秋)
煮夢掛秋清,對酒愁生。夷歌征雁惹哀聲。春繭縛腸多少悶,清瘦蘭成。
煙鎖月空明,眾醉誰醒,江關詞賦一飄零。可有恨箋愁墨客,畫壁旗亭。

水龍吟(詠蓮)
翠裳微護冰肌,夜深暗泣瑤台露,芳容淡貯,風神蕭散,淩波晚步,西子殘妝,環兒初起,朱顏勻注,看明璫素韈,相逢憔悴,當應被薰風誤。
十里雲愁雪妒,抱淒涼,聁嬌無語,當時姊妹,朱顏褪酒,紅衣按舞,別浦重尋,舊盟惟有,一行鷗鷺,伴玉顏月曉,盈盈冷艷,洗人間暑。

風入松(詠牡丹)
碧干紗外繡簾重,人在畫屏中,也知歲月原無相。思楊環,舊夢春空,玉砌金雕宮粉,姚黃魏紫天容。
一枝紅豔露華穠,意態黯芳叢。可憐絕色瑤台冷。想當年,青眼東風,人世可曾夢覺,怕他惹妒千紅。

高陽台(閒愁)
宮燭清煙,庭梅妒月,羊城曾記元宵,幾度相逢,雲萍依舊飄蕭。
詩娘風格清寒甚,捧紅絲,勸寫無憀。儘孤他明月樓台,夜夜笙簫。
明知相約,奈鶯期不定,鸞鏡終拋,萬一重逢,墨痕尚認鮫綃。
青衫不漬清樽影,只模糊,紅淚難消。且禁他,今夜江風,明夜江潮。

陌上花(有懷)
槐柯蟻夢,覺來清照,點霜添半,書劍消磨。
任倦客天涯遠,東風無計留春住,抵得幾番腸斷,對芳馨欲折。
有誰堪寄,此情難遣,念京華鏡裡。今時王謝,幾許新亭舒怨。
細按秦箏,江國畔吟秋悁。後庭玉樹歌仍徹,多少興亡都換。
況天底,掛夢雲屏寒怯,一簾塵滿。

滿庭芳(詠梅)
試月窺妝,暗香飄冷,畫堂春鎖簾垂。淡脂勻注,人在小樓西。者個何郎無緒,空負卻,綵筆新詞。倚修竹,一枝綴玉,夜夜逆風滋。

淒迷,渾不怕,晨昏寂寥。雨雪相欺,可任群芳拓,倣骨冰肌。猶記深春綺夢,清畫永,憔悴嬌姿。傷情處,數聲羌管,紅杏過牆時。


錄後記:
此數日,世塵纏心,鬱鬱不能解。僕於世道所窺,與同輩不能相合,雖欲辯而不能勝折之,徒各執一端而已。陳散原有句云:「自知舞袖今無地,微覺神州尚有人。」前句成為詩讖,後句尚待來日。方今世道,已無僕舞袖之地,唯退居一隅,守籍治學而已。錄畢《歲寒堂詩鈔》,已夜深,燈下獨坐,感而有作,詩云:「三千煩惱縈孤枕,二十浮沉惜逝川。滿篋蒼茫前世事,蘭臺何必惹塵煙?」寄蜉二月二十八日凌晨二時跋。

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證序〉

吾國近年之學術,如考古歷史文藝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盪及外緣薰習之故,咸有顯著之變遷。將來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斷論。惟可一言蔽之曰,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已。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譬諸冬季之樹木,雖已凋落,而本根未死,陽春氣暖,萌芽日長,及至盛夏,枝葉扶疏,亭亭如車蓋,又可庇蔭百十人矣。由是言之,宋代之史事,乃今日所亟應致力者。此為世人所共知,然亦談何容易耶?蓋天水一朝之史料,曾匯集於元修之宋史。自來所謂正史者,皆不能無所闕誤,而宋史尤甚。若欲補其闕遺,正其譌誤,必先精研本書,然後始有增訂工事之可言。宋史一書,於諸正史中,卷帙最為繁多。數百年來,真能熟讀之者,實無幾人。更何論探索其根據,比較其同異,藉為改創之資乎?鄧恭三先生廣銘,夙治宋史,欲著宋史校正一書,先以宋史職官志考證一篇,刊佈於世。其用力之勤,持論之慎,並世治宋史者,未能或之先也。寅恪前居舊京時,獲讀先生考辨辛稼軒事蹟之文,深服其精博,願得一見為幸。及南來後,同寓昆明青園學舍,而寅恪病榻呻吟,救死不暇,固難與之論學論史,但當時亦見先生甚為塵俗瑣雜所困,疑其必尠餘力,可以從事著述。殊不意其撥冗偷閒,竟成此篇。是其神思之縝密,志願之果毅,踰越等倫。他日新宋學之建立,先生當為最有功之一人,可以無疑也。噫!先生與稼軒生同鄉土,遭際國難,間關南渡,尤復似之。然稼軒本功名之士,仕宦頗顯達矣,仍鬱鬱不得志,遂有斜陽煙柳之句。先生則始終殫力竭智,以建立新宋學為務,不屑同於假手功名之士,而能自致於不朽之域。其鄉土蹤跡,雖不異前賢,獨傭書養親,自甘寂寞,乃迥不相同。故身歷目覩,有所不樂者,輒以達觀遣之。然則今日即有稼軒所感之事,豈必遽興稼軒當日之歎哉?寅恪承先生之命,為是篇弁言,懼其覉(羈)泊西南,胸次或如稼軒之鬱鬱,因並論古今世變及功名學術之同異,以慰釋之。庶幾益得專一於校史之工事,而全書遂可早日寫定歟?一九四三年歲次壬午一月二十七日陳寅恪書於桂林雁山別墅。

(原載一九四三年三月讀書通訊陸貳期)

摘錄自陳寅恪著:《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三聯書店,二零零九年,頁二七七至二七八。

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胡寶國:〈我讀《東晉門閥政治》〉

田餘慶先生的《東晉門閥政治》一書已經出版十幾年了,相關的書評時有所見。我也想寫,但又有種種顧慮,一直希望在別人的評論看到自己想說的話。可是這個想法每每落空。看來,自己想說的話還得自己說。

《政治》一書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與通常皇權至上的時期不同,東晉一朝出現了皇權與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最開始是所謂“王與馬,共天下”,即士族琅邪王氏與皇帝司馬氏共治天下。由於士族並非一家,彼此間勢力強弱有變化,所以王與馬之後,還會有庾與馬、桓與馬、謝與馬等等的變化。同樣,由於士族並非一家,彼此之間存在著制約的關係,所以任何一家也並不能輕易地取代皇權,由此,共天下的局面得以維持。

至此為止,問題似乎已經圓滿地解決了。但是,作者的思考並沒有停下來。他又發現,在士族與皇權之外,還有另外一支不為人所注意的政治力量在起著作用。這支力量就是流民。當時北方有源源不斷的流民南下,這些流民不是西漢那種流民,而是一支由流民帥控制的武裝組織。他們起初在熱鬧的政治史中雖然不顯眼,但在保衛東晉免遭胡族鐵蹄踐踏上卻著實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是皇權、士族之外的第三種力量。發現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只有發現了這條線索,才能完整地解釋東晉之所以存在、東晉之所以消亡。我們看作者的總結:“東晉一朝,皇帝垂拱,士族當權,流民出力,門閥政治才能維持。等到士族不能照舊當權,司馬氏也不能照舊垂拱而居帝位的時候,已經走到歷史前臺的流民領袖人物既拋棄了司馬氏,也改變了門閥政治格局,樹立了次等士族的統治秩序。但是歷史並未因此而斷裂,歷史的邏輯在晉宋之際仍在頑強地起作用。次等士族的代表劉裕既繼承了孝武帝伸張皇權的遺志,又在朝堂上安排了雖喪元氣但有餘威的門閥士族的席次。皇帝恢復了駕馭士族的權威,士族則保留著很大的社會政治影響。這就是具有南朝特點的皇權政治。”可見,如果作者沒有引入流民問題,這個最終的結論是不可能得出的。找到了流民帥,才終於找到了東晉通往南朝的歷史之門。

對一個問題的研究倘若長久地沒有進展,通常是因為研究者忽視了不應忽視的因素。尋找到這些被忽視的因素是很困難的。困難不在於它們隱藏得有多深,而在於前人已有的研究思路根深蒂固,無形之中會制約後來者思想的展開。關於門閥政治,以往的研究者多是從士庶對立的角度加以討論,不要說流民問題,就連皇權在這之中的地位、作用也沒有引起多少關注。作者突破了不易突破的制約,所以才為人們展現出一番新的天地。拋開流民問題不談,上述結論本身也十分精彩。作者沒有過分地渲染東晉南朝間歷史變動的劇烈,而是清醒地注意到歷史變化的背後也還存在著歷史的延續。要解釋變化中的延續,必須看到歷史的深處,如果思考僅僅停留在表面,那麼“延續”與“變化”的同時存在只能使研究者在解釋上陷入困境。

《政治》一書二十五萬字。如果讓我寫,可能有三萬字就夠了。為什麼他需要這麼大的篇幅?我想,這是因為作者對歷史細節有著特殊的偏好,不妨說他有一種“細節嗜好”。要說明細節問題,沒有足夠的篇幅是不行的,因為在這裡,一般性的說明是無濟於事的。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永嘉之際,晉室南渡。關於南渡的建議者有三種記載。一說是王導,一說是裴妃,一說是王曠。對於這樣的問題,謹慎一點的研究者可能不作判斷,只是存疑。輕率一點的研究者可能會勉強認定一種是真實的,而排斥其他。但作者卻不是這樣處理的。他說:“以上三說,各從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一些真實情況,可以互相補充,而不是互相排斥。它說明南渡問題不是一人一時的匆匆決斷,而是經過很多人的反復謀劃。”這個結論真可謂是預料之外,情理之中。在考證到了最關鍵的時候,他突然不考證了,用敏捷的思維化解了這個問題。類似的例子在書中還有許多。

將近二十年前,田餘慶先生曾和我們學生說:“要注意排除反證,沒有反證的問題是簡單問題,複雜問題往往有反證。反證必需在我們的考慮之中。”以上這個例子可以說是排除反證的經典之作。

老實說,究竟是誰提出了南渡的建議並不重要,如果我來研究,大概不會注意這個問題。這裡之所以提出它,主要是想說明作者在解決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智慧。優秀的學者就是這樣,他不僅會提出有價值的觀點,而且也會讓你看一看智慧的模樣。從古至今,智慧遠不如知識增長得快,所以每當我們看到智慧的光芒時,就會感到由衷的喜悅。

他不會永遠順利的,他也會陷入困境。在闡釋東晉門閥政治出現的原因時,他提出的理由使人懷疑。首先,作者採用了一種敘述的模式來說明問題。他指出,東晉王導與司馬睿的政治結合,實際是來源於西晉王衍與司馬越的政治結合。同樣是王、馬結合,但地位卻不相同,在西晉,政治上是以司馬越為主,王衍為輔,而在東晉,則是“王與馬共天下。”王、馬之間關係的變化是因為早在西晉末年尚未南渡的司馬睿與王導結合時,司馬睿就處在一個弱勢的地位上。那時的他只是一個“恭儉退讓”,“時人未之識”的一般宗室成員,而王導已經具有政治閱歷和名望。這種關係延伸到東晉,“便有了祭則司馬、政在士族的政權模式”,由此開啟了百年門閥政治的格局。

這樣敘述歷史事實是一點也不錯的。但是從道理上講,我們並不能排除前一對王與馬南渡的可能性。如果過江的是司馬越與王衍,必定還是以馬為主,以王為輔。如此一來,豈不是就沒有百年門閥政治了?退一步說,即使我們堅信過江的只能是司馬睿與王導,疑問也還是存在的。因為“共天下”的局面在王導以後並沒有結束,而是一再出現,持續百年。對於東晉皇權來說,這種局面絕不是一個偶然事故所能造成的。

在本書結尾的時候,他又再次觸及到這個問題。他說:“如果沒有一個成熟的有力量有影響的社會階層即士族的存在,如果沒有一個喪失了權威但尚餘一定號召力的皇統存在,如果沒有民族矛盾十分尖銳這樣一個外部條件,如果以上這三個條件缺少一個,都不會有江左百年門閥政治局面。”他說得依然沒有錯,但依然只是對事實的陳述而不是解釋。東晉出現門閥政治,到底是什麼原因?我曾當面徵詢田先生的意見。他略作沉思,答道:“我不願意追求終極原因,因為一追求終極原因,文章就飄起來了。”的確,對於習慣了從細節出發的他來說,追求終極原因是太難了,終極原因不會在細節裡。

無法在深層次上解釋門閥政治的出現,這其實並不僅僅與他個人的研究習慣有關,而且也與政治史研究方法本身有關。極端地說,單純的政治史研究可以解釋從去年到今年的政治演變,但卻無力解釋政治形態的根本變化。當整個政治形態都發生變化的時候,它必定牽涉到超出政治史範圍的更大的歷史變動。這就如同說我們可以用政治史的研究方法分析辛亥革命時各種政治勢力的此消彼長,但卻不可能用同樣的方法解釋歷史上為什麼會有一場辛亥革命。歷史上為什麼會有一場辛亥革命?這裡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文化、國際形勢種種因素。在時代發生大轉折的時候,終歸是政治跟隨著時代,而不是時代跟隨著政治,儘管表面現象可能恰好相反。

政治史研究方法對他的制約不僅表現在研究東晉門閥政治時。在研究三國史時,同樣的問題也發生了。在《孫吳的建國道路》、《李嚴興廢和諸葛用人》等文章中,他為我們揭示出了吳、蜀政治演變的清晰線索,關於曹魏,他也寫過若干高水準的文章,但涉及到曹魏發展線索的時候,他沉默了。這是為什麼?我想,這是因為吳蜀的歷史較為單純,都是有頭有尾的,容易把握。而曹魏則不然,一涉及到曹魏,就必定要和前面的東漢、後面的西晉聯繫起來,而漢晉時期的歷史變動是多方面的,遠遠超出了政治史的範疇。一到這時,他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即使不考慮政治史以外的因素,單純思考政治發展線索,他面臨的困難也同樣不少,因為從東漢的黨錮之禍到西晉的八王之亂,時代劇烈的、多次的變化打碎了政治史,政治史只是些零碎的片斷。我們知道,他的性格是從細節出發,追求的是不缺少任何中間環節的一條完整鏈條。當這個目標不可能實現的時候,他只能沉默了。

有趣的是,在他沉默的地方,幾十年前,陳寅恪先生卻為我們提供了一條線索。陳寅恪先生在《書〈世說新語〉文學類鐘會撰四本論始畢條後》一文中說,東漢末年有兩種政治勢力,一為內廷之宦官,一為外廷之士大夫。魏末曹氏與司馬氏兩黨之爭就是漢末鬥爭的繼續。曹操為宦官代表,而司馬氏則為信奉儒學的士大夫的代表。魏晉禪代,曹氏敗,司馬氏勝,鬥爭終於有了結果。這是一條清楚的線索。為什麼陳寅恪能找到線索呢?很明白,他所憑藉的是他自己的階級分析學說,而他的階級分析學說說穿了就是血統論。曹操是宦官的後代,所以曹魏就是宦官階級的代表。這樣,他用理論把斷裂的政治碎片縫合了起來。

他的結論是不能成立的。田餘慶先生曾委婉地指出,陳寅恪先生忽視了一個事實,即曹氏父子早已轉化為皇權的代表,而不再與宦官有何關係。我要補充的是,在轉化為皇權以前的東漢末年,曹操就不在宦官陣營內。密謀誅殺宦官的計畫制訂時,曹操就已經參加了。從他晚年的回憶中看,年輕時的曹操的理想很簡單,就是想當一名合格的士大夫。借用田餘慶先生的分析方法,可以說東漢末年的曹操是介乎于宦官、士大夫之間的第三種政治力量。

從以上的對比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陳、田的不同。他們都在研究政治史,從表面上看,陳寅恪先生也是在尋找歷史線索,但深層上看,他實際上是要用歷史的線索來證明他的理論。在他那裡,只要理論不缺乏,幾乎所有的歷史線索都是能找到的。總之,他有理論先行的嫌疑。而田餘慶先生則不然,他沒有預設什麼,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尋找歷史內部真正存在的線索。如果找不到,他不惜沉默。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陳寅恪先生的政治史是有理論背景的政治史,所以他研究問題涉及的時段較長,顯得有氣魄,而田餘慶先生的政治史在氣魄方面就顯得略遜一籌了。田餘慶先生的優勢是,思考縝密,一旦得出結論,往往不可動搖。公允地說,陳寅恪先生在他認為有用的若干歷史細節、若干點上也有極精緻的考辨,但是在點與點之間則往往有較大的跨越。他跨越的幅度越大,失誤的機會也就越大。

我曾當過幾年教師,我曾道貌岸然地告誡學生說:“要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優點不用管它也會發揮作用,而缺點不被克服就會妨礙你的進步。”這話看似合理,其實經不起事實的檢驗。經驗告訴我們,人真正能克服的缺點都是小缺點,致命的缺點是無法克服的。陳寅恪先生是如此,田餘慶先生也是如此。大師並不是沒有缺點的,大師也不是因為克服了缺點才成為大師的。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只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陳寅恪先生是成功的,田餘慶先生也是成功的。

學術要發展,我們一定會找到新的研究方法,只是新的方法不會離舊的方法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