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文章轉貼:〈常棣與唐棣〉〉

《詩.小雅》有一篇《常棣》,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說此篇是召穆公所作。詩裡面有一種植物,叫「常棣」的,因為它的花很茂盛,如兄弟相聚;又因「棣」音近「悌」,後世成為兄弟友愛的象徵。這裡面的常棣、脊鴒、鬩牆、好合、鼓瑟琴、宜室宜家等詞彙仍然在今天普遍使用。 有興趣看更多故事的可以看《常棣與鶺鴒》。

《詩.小雅.常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詠歎。
兄弟鬩于牆,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注解:
華:花。鄂:花萼。不:花丕。韡韡(wěi):煒煒,光明狀。
威:畏。裒(póu):聚集。
脊令:鳥名。也寫成鶺鴒,或脊鴒,又名雝(yōng)渠。英文名wagtail。頭黑額白,背黑腹白,尾長,住水邊。況:發語詞。一說益,增加。
兄弟鬩()於牆:兄弟相爭于內。鬩,恨也。務:侮。烝(zhēng):美好。戎(róng):爭吵。
生:語氣詞。
儐:陳設。飫():飫,家宴。孺:相親。
翕():合;聚。
帑():孥,兒女。亶(dǎn):實在,誠然,信然。

唐棣之華,最先是詩經裡的一首,是說周莊王四年嫁姐妹共姬于齊襄公的兒子(後之桓公)之事。

《詩.召南.何彼襛》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注解:
襛(nóng):濃密,茂盛。
曷():何。肅:莊嚴。雝(yōng):雍,雍容。
順便說,網上看到有些對這詩解釋是說周王子娶齊女,渾然鬥大「王姬」兩個字不知道看到哪裡去了。幾乎是胡說八道加說教的文章,也堂而皇之掛在儒學網上。歷史上對於該王姬到底是誰有很多爭論,比如鄭玄《毛詩箋》解說這首詩:「武王女,文王孫,適齊侯之子。」一些圖省事的人索性就和稀泥:「平王、齊侯,指誰無定說」。——事實上《春秋左氏傳》在魯莊西元年,也就是周莊王四年,齊襄公五年,寫道:「單伯送王姬。」後面又有「築王姬之館於外」,再後面還有「王姬歸於齊」。杜預注解道:「王將嫁女于齊,命魯為主。莊公在諒暗,慮齊侯當親迎,不忍便以禮接於廟,故築舍於外。」魯莊公十一年《春秋》又說「王姬歸於齊」,及「齊侯來逆共姬」(逆:迎接),這時候的齊候是齊桓公了。周莊王正是周平王的孫子,那麼詩中出嫁的王姬就是他的妹妹或姐姐,齊候之子是齊襄公的兒子齊桓公。

同時期孔老夫子孔丘先生說了一段話:

《論語.子罕》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爾。」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注解:偏:翩。反:翻。室:只是。

這段話的唐棣四句,有說是逸《詩》,也可能孔子學生所作的詩。其實這段話是勵志的,意思是「Action! 別總找理由了!」 《子罕》篇和前面的《何彼濃》一起給出了唐棣這種植物的形象:花很茂密,花瓣在風裡翩翻。

《小雅》中的《常棣》,後世往往寫成「棠棣」,舊時的門閥最喜歡用的一個對聯就是「瑞日芝蘭光甲第,春風棠棣振家聲」。至於《何彼襛》和《論語》中的唐棣,有好多學者都認為也是棠棣,例如《說文》段注:「詩常棣,論語唐棣,實一物也。」 在網上查了一些日本花草網站,他們的唐棣、棠棣、庭梅、庭櫻都是同一種花,拉丁文名是Prunus japonica

常棣是不是等於唐棣?西元十八世紀日本岡元鳳寫的《毛詩品物圖考》裡是這樣說的:

唐棣之華 《傳》:「唐棣,栘也。」《集傳》:「似白楊。」《名物疏》:「唐棣、常棣是二種。《爾雅》云:『唐棣,栘。』《本草》謂之扶栘。木一名高飛,一名獨搖,自是楊類,雖得棣名而實非棣也。」 注解:《名物疏》,指《六家詩名物疏》,明馮複京撰。

觀點很明確,是不是。最近很拜服日本人的情報能力,因為最近看到一份日本人寫的情報,做了很多工作,得出了很多詳細得讓我們吃驚的結論,甚至還評價了我們的一些同事……岡元鳳的意思就是常棣不是唐棣,唐棣是栘,一種像白楊樹的植物。 那麼他怎麼能得出這個結論的呢?我們得考查一番。首先是上面提到的《爾雅.釋木》的說法:「唐棣,栘;常棣,棣。」郭璞注云:「白栘。似白楊。江東呼『夫栘』。」《詩》云:「何彼穠矣,唐棣之華。」毛云:「唐棣,栘也。」對「常棣,棣」的解釋,郭璞是:「今山中有棣樹,子如櫻桃,可食。」所指即今天的郁李——並且有圖釋。


從圖中可以看出,唐棣是喬木,而常棣是一種灌木。《爾雅》的說法總結如下:

「唐棣」即「栘」即「白栘」即「夫栘」。
「常棣」即「棣」即「郁李」。

邢昺疏引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是這樣說唐棣的:「奧李也,一名雀梅,亦曰車下李。所在山皆有。其華或白或赤。六月中熟,大如李,子可食。」對棠棣的說法是:「許慎曰:『白棣樹也』。如李而小,子如櫻桃,正白。今官園種之。又有赤棣樹,亦似白棣,葉如刺榆葉而微圓,子正赤,如郁李而小,五月始熟。自關西天水、隴西多有之。」

總結一下陸璣的看法:
「唐棣」即「奧李」即「雀梅」即「車下李」即「郁李」。
「常棣」即「白棣」或「赤棣」即「夫移」。

《齊民要術》對郭璞說和陸璣說這兩個不同的看法有評論:

「棣」有「唐棣」和「常棣」(均始見於《詩經》)。古人對這二者的說法,紛紜交雜。一說以為常棣即是郁李,唐棣是枎栘(如《爾雅》郭注及李時珍等);一說以唐棣為郁李,而常棣是另一種(如陸璣等)。《植物名實圖考》也說唐棣是郁李;又一說以二者同為郁李一類(如段玉裁等)。李時珍並指斥陸璣等以唐棣為郁李是錯的(《本草綱目》卷三五「枎栘」)。《爾雅.釋木》:「常棣,棣」,這裡引《廣雅》單名「棣」作為郁李的異名,是以常棣當郁李。

《藝文類聚》卷八九「夫栘」引有《禮記疏》一條,是:「夫移,一名薁李,一名爵梅,一名車下李,一名鬱。」按郁就是郁,郁李。郭璞說唐棣是夫栘,陸璣說唐棣是郁李,這條直指夫栘為郁李,將郭璞和陸璣二說等同起來了。《藝文類聚》又引有《詩經.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的詩句,下面有雙行小注,沒有說明是誰的注,文作:「薁,夫栘也。音鬱。」直指「薁」也是夫栘,而且從「音鬱」看來,也是指郁李,與「鬱」同物,和一般對《七月》這句的解釋以「郁」為郁李,而以「薁」為蘡薁不同。說明古人對於唐棣、 常棣和鬱、薁的解釋,也就是對薔薇科的扶栘和郁李以及葡萄科的蘡薁的說法很混亂。……明清以後,漸趨統一(雖然也有例外),即「棠棣」、「常棣」、「郁」都是郁李,「唐棣」是枎栘,「薁」是蘡薁。

《齊民要術》的最後一句話可以在清代多隆阿的《毛詩多識》 裡找到例證:

「夫《爾雅》唐棣、常棣分釋。詩皆有之:唐棣之華曰禮,常棣之華曰韡。木既不同,華又各別,顯屬二物。許君以栘為棠棣,唐、棠同音,字異義同。段氏以赤華者為唐棣,白華者為常棣,皆郁李之類。郁李,即今漚李,小太白華,從未見有赤華者。即以偏反言華,而郁李花不甚大,蒂短依枝,偏反何有?偏反一作翩翻,字皆從羽。楊花赤穗,正似羽形。《易》曰枯楊生華,楊自為有華之木也。陸璣《詩疏》、王象晉《羣芳譜》俱以唐棣為郁李,是以常棣當唐棣,皆屬謬誤。段氏注《說文》並唐棣、常棣為一物,則謂郁李之類似二物,猶非郁李,乃是類郁李者,尤屬鶻突。嚴粲詩緝以唐棣為薁李,又以為蘡薁。以木為草,將古聖制字之義亦不可憑矣。尚得與言考據乎?」

看樣子爭論下來,《爾雅》派的理由更充分一些,以下我都從《爾雅》的說法,以唐棣為扶栘,常棣為郁李。那麼扶栘和郁李都是什麼模樣的呢?中藥裡有一味藥叫做「扶栘木皮」,來源是「薔薇科植物唐棣的樹皮」。裡面對唐棣樹的說明有以下字眼:

喬木。
高可達15米,直徑約70釐米。
總狀花序長610釐米,有花10餘朵;具有長梗;萼綠色,鐘狀,先端5裂而外曲,平滑無毛;花瓣白色,狹長;雄蕊10餘枚,花絲短小,不及瓣長12,藥黃褐色,花粉白色;雌蕊1枚,子房10室,每室1胚珠。
果實球形,徑約1釐米,藍黑色;果梗長,上端留有柱頭痕跡。


花有長梗,還真是有翩翻的資本呢。果實是藍黑色,這一點也滿奇特的。唐棣,又名榶棣,屬於薔薇科(Rosaceae 的唐棣(扶栘)屬(Amelanchier. Arborea),本屬共有25種,分佈於北溫帶,大部產北美,我國有唐棣A. sinicaSchneid.Chun2種,常見於湖北西部的疏林中。

郁李的果實也是中藥,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商品郁李仁有兩個品種,第一個品種為「小郁李仁」,植物用名有英梅、雀梅、白棣,乾燥種仁長58mm,中部直徑35mm;第二個品種為「大郁李仁」,植物用名有山櫻桃、長柄扁桃,乾燥種仁長610mm,中部直徑57mm,以上兩品種都做為郁李仁入藥。其主要功效為利水下氣、破血消腫、潤燥通便。

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異名Cerasus japonica)別名六月櫻。薔薇(Rosaceae)科李(Prunus)屬。落葉灌木,高1.5米左右,幹皮褐色,老枝有剝裂;小枝纖細而柔軟;冬芽極小,紫褐色,互生而密集,常為13個芽並生,一般兩側為花芽,中間為葉芽、、單葉互生,卵形,長37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花單生或23朵簇生,呈深粉紅色、水紅色或近白色,花於34月先葉開放,果近球形,直徑約1釐米,深紅色,6月成熟。郁李原產我國南方,性喜陽,樹體健壯,耐寒、耐熱、耐旱、耐潮濕。



作者署名:海馬

原貼按此:見於網誌《Mach de Bagua》,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七日。(該文經過轉貼者校對,在不影響文意的前提下,將原文標點及錯字略作修改,以便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