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日,與紹興陶元慶共讀滬上,同寢室經年,聯床夜話,幾無虛夕,魯迅之名,由是始聞。蓋元慶不僅為魯迅同里,且為其弟子,緣是知之甚詳,日久,盡為余言。余於魯迅,遂生仰慕之情,恨不即時一見。越三載,魯迅遊粵歸,定居上海,元慶乃為余引見。嗣後時趨請益,余之事書籍藝術固得元慶誘導於先,實獲魯迅之啟示良多。魯迅殞逝,余瞻仰遺容時,於悲痛中思刻其筆名為譜,以托永思。數十年栗六無寧日,終未奏刀。一九六一年刻《長征印譜》竟,翌年問世,擬續刻《魯迅印譜》,復以文革動亂而寢。一九七二年強令退休,始廣搜筆名,得一百三十六,其他名號,亦得三十二,於次年春夏之交欣然開刃,至歲暮方成譜。魯迅為中國人民之解放中華民族之重光,而俯首橫眉,奮戰畢生,其筆名之富,為所有作者之最。此非特足徵其發驚雷於無聲,投匕首於群惡之堅韌卓絕戰鬥精神,適更足以昭揭當時虎狼肆虐,非人世界之可慨。其筆名如最初之戛劍生,意謂前讀古書,為古文,蹉跎歲月,今則立戈迤戛,破封建堡壘而投身戰鬥。稍後有令飛、迅行,則寓希望前進意。魯迅一名,乃三十八歲以外祖家姓氏魯,合迅行之迅而成,寓意自明。在一百數十筆名中,彼曾以宴之敖者,以名其所寫歷史小說《鑄劍》中之主要人物,其深意亦可概見。高長虹賜魯迅以紙糊假冠,即署楮冠還擊。有詈其為封建遺孽者,乃以封餘、豐瑜、豐之餘等名還擊。一九三零年,國民黨反動派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墮落文人魯迅,立以隋洛文為名,以示反抗譏刺。反動派提倡偽自由,因以韋士繇射之。有誣其為買辦者,遂署英語買辦音譯康伯度反擊。最後所用筆名曉角,寓始終不忘喚醒人民意。縱觀所用筆名均含深意,而余刻謭陋,雖多方變易手法,惜未能曲盡其致,是為憾耳。
是書刻甫竣,即被「四人幫」上海餘黨之爪牙目為異端,而將原印一六八方及拓本全部襲沒,余亦橫遭「莫須有」之罪而被偵查,百日始釋。原印及拓本直至「四人幫」粉碎後二載,始重歸於余。永思之作,敝帚自珍,而况劫而復得。今姑以問世,願博雅有以教之。
癸丑歲暮,豫堂錢君匋記於抱華精舍
摘錄自錢君匋著:《錢刻魯迅筆名印集》,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一九八一年,自序。
丹案:康伯度即comprador之音譯。癸丑即一九七三年。錢君匋此書在一九八一年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刊行,同年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刊行原拓線裝本,題為《魯迅筆名印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