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鴻烈閑詁》,東漢許慎撰。二十一卷。與高誘的《淮南子注》並列為《淮南子》最經典的注釋。現藏各本《淮南子注》,許、高二注早已混淆,其中《繆稱訓》、《齊俗訓》、《道應訓》、《詮言訓》、《兵略訓》、《人間訓》、《泰族訓》和《要略》八卷為許慎所注;其餘十三卷主要為高誘所注,亦雜許慎注在內。由於完整的許注已經散佚,清代以來的許多學者作了相關的輯佚工作,重要的有陶方琦的《淮南許注異同詁》四卷、《淮南說文補詁敘》,孫馮翼的《許慎淮南子注》,易順鼎的《淮南許注鉤沉》,譚獻的《淮南許注舉正》等。
《淮南子注》,東漢馬融撰。已佚。
《淮南子注》,東漢延篤撰。已佚。
《淮南子注》,東漢高誘撰。二十一卷。與許慎的《淮南鴻烈閑詁》並列為《淮南子》最經典的注釋。現藏各本《淮南子注》,許、高二注早已混淆,其中《繆稱訓》等八卷為許慎所注,高注已經佚失;其餘十三卷主要為高誘所注,亦雜許慎注在內。高誘在《淮南子注》的《敘目》中提到他早年時曾從盧植受業《淮南子》,而盧植又是馬融的學生,高誘在注文中亦數次提到「師說」或「先師說」,故高誘的《淮南子注》當是吸收了前人成果,因此較許慎注為詳。
《校淮南子》,北宋蘇頌撰。三十一篇。已佚。指出當時《淮南子》許、高二注已經混雜為一,「不復可辨」,而且體例相當混亂的狀況。發現高注篇名皆有『故曰因以題篇』之語,高注更詳于許氏,最後通過「互相考正,去其重複,共得高注十三篇、許注十八篇」。
《淮南鴻烈解補注》,明劉績撰。二十八卷。自謂「舊本殘訛,自誘注時已不能辨,據他書補數千字,改正數百字,刪去數百字,其疑者仍存,難釋者草草數語釋之」。有明弘治十四年王溥刊本,明嘉靖十四年永州東山書院黃焯校刊本等。
《淮南子校正》,明王鎣、范慶校正。二十八卷。無注。有明嘉靖九年閩中王鎣刊本等。
《淮南鴻烈解批評》,明茅坤撰。二十一卷。以高誘注本為底本,加眉評、圈點。明萬曆間刊本。
《淮南鴻烈解參補》,明張登雲撰。二十八卷。以高誘注本為底本,雙行夾註。全書除許、高二注外,自附補注。明萬曆七年朱東光刊《中立四子》本。
《鼎鐫注釋淮南鴻烈解》,明劉蓮台撰。二十八卷。以高誘注本為底本,加以評傳。識云:「參以道家經傳之言,比方其事,增補注釋,訂其字眼。」明刊小字本。
《淮南鴻烈校訂》,明茅一桂校訂。二十一卷。以高誘注本為底本,對正文及注文略有刊改。明萬曆八年西吳茅氏刊本。
《再訂淮南鴻烈解》,明汪一鸞等校訂。二十一卷。以高誘注為底本,重加增訂。明萬曆二十二年吳郡張維城刊本。
《淮南子品匯釋評》,明焦竑等編撰。節錄《淮南子》原文、雙行夾註、以高誘注為主,間附音注、眉評,采晁氏、王守仁、茅坤、王世貞等家雜說。在《二十九子品匯釋評》內。
《淮南鴻烈解集評》,明張烒如撰。二十一卷。以茅坤批評高誘注本為底本,圈點、眉批,每篇低一格附以評語,引茅坤、袁宏道諸家說。有明崇禎間姚江張氏刊本等。
《淮南存雋》,清傅山撰。一卷。節錄《淮南子》諸篇重要文字,舉《老子》、《莊子》、《說文》、《玉篇》、《廣雅》等書順文解釋其字義及音切。在《霜紅龕集》內。
《淮南子匯考》,清陳夢雷、蔣廷錫撰。一卷。輯錄歷代有關《淮南子》之記載、目錄、評論、藝文雜錄等而成。甚便尋檢研究《淮南子》之資料。在《古今圖書集成》內。
《淮南子校定》,清莊逵吉校定。二十一卷。據錢坫校訂《道藏》本,校其同異,正其偽舛,並為之疏通旁證。有清乾隆五十三年武進莊氏咸寧官舍刊本,1935年上海世界書局《諸子集成》排印本等。
《點校淮南鴻烈解》,清黃錫禧校訂。二十一卷。以張烒如本為底本,雙行夾註。有清乾隆五十六年王謨刊《增訂漢魏叢書》本,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影印本等。
《許慎淮南子注》,清孫馮翼輯佚。一卷。引據《史記·索隱》、《文選注》、《一切經音義》、陸德明《經典釋文》、殷敬順《列子釋文》及唐宋類書有關《淮南子》文字而成。在《問經堂叢書》內。
《淮南子補校》,清劉台拱撰。節錄《淮南子》諸篇文字,引據《說文》、《荀子》、《太平御覽》、《說苑》等書校正文字、文義。多出己見。在《劉端臨先生遺書》內。清嘉慶十年原刊本未收,見清光緒十五年廣雅書局刊本。
《淮南子雜誌》,清王念孫撰。二十一卷。劄記。節錄《淮南子》書中重要文字,參校宋元各本、唐宋類書、古代典籍、高誘注及各家說,校訂文字、文義。在《讀書雜誌》內。
《校莊本淮南子》,清顧廣圻撰。二十一卷。以莊逵吉原刊本為底本,朱筆手校于宋槧本,均在本文及上下欄。並稱:「武進刊本實未見《道藏》本。」清嘉慶二十五年手校本。
《顧校淮南子》,清王引之撰。一卷。引《淮南子》各篇重要文句,錄顧廣圻校說於後,據宋本《道藏》諸本,稍加補綴而成。在《讀書雜誌》內。
《淮南子叢錄》,清洪頤煊撰。節錄《淮南子》諸篇重要文句,引《莊子》、《韓非子》、《大戴禮記》、《呂氏春秋》及字書等校訂文義並自附按語。在《讀書叢錄》內。
《淮南子平議》,清俞樾撰。四卷。劄記。以高誘注本為底本,引據古代典籍、唐宋類書、《說文》、《爾雅》、《釋名》、《方言》、《文選注》等,校訂文字、文義,並自附己見。在《諸子平議》內。
《淮南許注異同詁》及《補遺》、《續補》,清陶方琦撰。六卷。以《道藏》本為底本,據古代典籍、唐宋類書、日本所出古書等所引許慎所注《淮南子》逸文詳加校勘,並加詁注而成。清光緒十年《漢孳室著書第六種》刊本。
《淮南子讀書錄》,清曾國藩撰。節錄《淮南子》諸篇重要文句,引據《莊子》、《荀子》、《孫子》等書,考正文字、文義。由其門人王安定所編輯。在《求闕齋讀書錄》內。
《淮南子劄記》,清陶鴻慶撰。二卷。以浙江書局刻莊逵吉校本為底本,節錄《淮南子》文句,引證《管子》、《列子》、《莊子》及高誘注等,采王念孫、俞樾二家說,校訂文字、文義,並附己見。在《讀諸子劄記》內。
《淮南子點勘》,清吳汝綸撰。二十一卷。以高誘注本為底本,刪節注文,雙行簡注,並加圈點、眉批。在《桐城吳先生群書點勘》內。有1921年蓮池書社排印本。
《輯淮南鴻烈閑詁》,清葉德輝撰。上、下二卷。從《說文解字》、唐本《玉篇》、《水經注》等書中,輯得文注全者三百五十餘事,有文無注者三十餘事,皆明題許慎注塙然可據者而成。清光緒二十一年長沙葉氏刊本。
《淮南子劄迻》,清孫詒讓撰。劄記。據許慎、高誘注本,莊逵吉校本,傅校宋刊本,王念孫《雜誌》,俞樾《平議》,更引《莊子》、《荀子》、《文字》、《呂氏春秋》及《說文》、《爾雅》等書校訂文字、文義,並附己見。在《劄迻》內。
《淮南子校書》,于鬯撰。一卷。節錄《淮南子》書中重要文句,引用古代典籍,以高誘注為主,兼采盧文弨、莊逵吉、顧廣圻等各家雜說,校訂文字、文義。在《香草續校書》內。
《淮南鴻烈集解》,劉文典撰。二十一卷。以莊逵吉校本為底本,采王念孫、俞樾、孫詒讓各家說,及古代典籍、唐宋類書並附己意,以為集解。1989年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附有《淮南子校補》、《淮南子逸文》以及清人錢塘所撰《淮南子天文訓補注》等。有1923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排印本,1989年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等。
《淮南舊注校理》,吳承仕撰。包括《淮南舊注校理》三卷、《校理之餘》一卷。本書的內容是校勘、清理《淮南子》書舊注有的注釋文字,而不涉及本文。前三卷以莊氏刊本為批評對象,「校其短長,理其淆亂」,共得近四百條。《校理之餘》一卷則依據蜀刊《道藏輯要》本,得六十餘條。是對前三卷的印證和補充。初刊于1924年,現有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點校本。
《淮南內篇集證》,劉家立撰。二十一卷。采輯陳奐、顧千里、譚獻、王念孫等各家說,並附己意,以為集證。1924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淮南舊注參正》,馬宗霍撰。二十一卷。對「當注而舊注未及者則徑為之補作」,「舊注雖有而艱澀難明者則更為之發揮」,「失允或疑其傳寫訛誤之處則為一一辨訂之」。凡所參正共計八百一十五條。撰於20世紀30年代前後,1984年齊魯書社標點排印出版。
《淮南子集解補正》,胡懷琛撰。一卷。據劉文典《淮南子集解》本,節錄諸篇重要詞語,引古代典籍及王念孫、孫詒讓等說加以補正。在《朴學齋叢書》內。
《淮南子新證》,于省吾撰。四卷。節錄《淮南子》文句,依劉文典《集解》,采王念孫、王引之等各家說及高誘注,證以金文,校訂文字、文義。在《諸子新證》內。
《淮南子通檢》,中法漢學研究所編撰。一卷。全書分為凡例、法文拼音檢字、英文拼音檢字、各版本淮南子卷頁推算法、通檢。以便尋檢文句。有1944年中法漢學研究所排印本等。
《淮南子證聞》,楊樹達撰。二十一卷。以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為底本。引據古代典籍並近代王念孫、俞樾等諸家說,對王念孫甚為推許,但亦有駁正。訓詁以《說文》為主。有1953年北京中國科學院排印本、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等。
《淮南子斠證及補遺》、《續補》,王叔岷撰。劄記。以《道藏》本為底本,節錄《淮南子》文句,參校北宋影本、茅坤本、《漢魏叢書》本、莊逵吉本,並采唐宋類書,兼及王念孫、俞樾等各家說,校訂文字、文義。發表于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五到第八各期內,後收入《諸子斠證》。
《淮南子書錄》,吳則虞撰。輯錄歷代《淮南子》各家著述,分為二十八卷本、二十一卷本、節選本、舊抄本、批校本、箋釋、輯佚、日本《淮南子》書目八類,加以著錄,並予說明內容梗概。在1962年中華書局《文史》第2輯內。
《淮南子斠理》,鄭良樹撰。二十一卷。劄記。以《道藏》本為底本。博采古注及唐宋類書,並王念孫、莊逵吉等各家說,參校眾本,自附案語。1969年臺灣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排印本。
《淮南子校釋》,張雙棣撰。二十一卷。以正統《道藏》本為底本,以影宋本、明劉績補注本等明本為參照,並參考出土文字、古代類書及史傳舊注等。199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排印本。
《淮南子集釋》,何寧撰。二十一卷。以光緒二年浙江書局刻莊逵吉校刊本為底本,校以《道藏》本、《道藏輯要》本、中立四子本、茅一桂刻本、劉泖生影寫宋本、唐寫本《兵略》殘卷暨唐宋類書所引及諸書凡《淮南》所出及出自《淮南》者。1998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
編後按:本文主要參考了嚴靈峰先生《周秦漢魏諸子知見書目》第五卷中的《淮南子》知見書目,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版。
本文摘錄自《淮南子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